偏激、質疑以及公平與否,來自各方的分析和判斷,給04年上半年的國內媒體界增添了無限話題。
尤其是有損失慘重的行內人士公開發言:“我們又被美國人忽悠了一次。他們在訂貨周期來臨之前,就會出現輿論危機,如北美大豆產量創歷史新低,那么就把大豆價格炒起來了,炒起來之后,包括中國這些需求方都會在恐慌心理支配下而去訂貨。”
“而我們高價購買美國大豆后,市場就發生了驟變:與原來預測不同的是,美國大豆迎來了一個難得的大豐收。半年不到的時間內,國際大豆價格就演繹了一輪從暴漲到暴跌的輪回,使我們企業不得不違約……”
此言一出,更添一把火,媒體針對困擾國人的、甚至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解不開的“大豆陰謀”,徹底展開了宣泄般的聲討。
……
看著國內塵囂甚上的“大豆陰謀”之論,齊政哭笑不得。
很多時候,在國際貿易中受挫后,國人動輒喜歡用“陰謀論”來分析,這樣難免片面、甚至是偏激。
以齊政看來,說陰謀其實還真的談不上什么陰謀,人家坑你就是坑得坦坦蕩蕩的——賣貨前花式炒作價格,賣貨后哪里還會管你生死啊,只要你給“美刀”就行了。
怪就只怪在,國內過于依賴美國農業部預測數據了。
“迷信單一數字是‘商業大忌’!這一點我們的對沖基金就是一個極佳榜樣。”說起在美的“刺客”對沖基金,王昱業就心情大好。
在這輪從暴漲到暴跌的大豆期貨價格“過山車”中,“刺客”對沖基金目前已至少獲利2.5億美元了——在500美分的價位入手,隨著翻倍漲到1000多美分的高價,又跌回700美分,完美地把握了進出的時機,在暴漲和暴跌中均收獲了暴利。
但姜平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除了齊政的提醒外,對沖基金就跟任何一家美國的大豆加工企業一樣,絕不會僅僅依賴于美國農業部提供的預測報告。
一家美國加工企業可能平均擁有4-5個專門的咨詢機構,分別就合同事宜、中國和拉美地區的當年收成等向他們尋求咨詢意見。甚至很多美國公司還擁有專用的氣象服務,而不僅僅享受政府提供的氣象預報——在美國市場上有很多獲取信息的渠道,而影響市場的因素本來就很多。
“相反,國內的大豆加工企業,大部分都是根據美國農業部每年發布的市場信息和預測,作出采購計劃和決定。但美國農業部的預測往往不是很準確,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就難以做出正確判斷。這種信息不對稱,是發生危機的重要原因。不僅大豆,其他農產品也存在同樣問題。”王昱業說得頭頭是道。
齊政則無奈地說道:“即使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數字不可信,中國企業估計還是不得不采用的,畢竟,國內沒有自己的數據!”
王昱業想想,不得不承認這個可能性很大。
“建設‘中國數據’牽扯到太多的利益關系了,沒有那么容易推動的,我們企業只能做好自己的,提高警惕性而已。對了,你對國內大豆壓榨業的摸查進行得怎么樣了?”齊政問道。
早在赴美之前,齊政就要求嘉谷先行調查國內的大豆加工業狀況,以便在出現變故之后能有的放矢,快速進軍大豆加工業。
雖然這么說不太厚道,但如今國內大豆加工全行業一片虧損的慘狀,正是嘉谷大舉進軍油脂行業的最好機會——尤其是在對沖基金還提供了充足的“彈藥”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