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放山”人在挖出人參的同時,基本上也斷掉了它在野外繁殖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給野生人參繁殖機會的大規模、不分季節、不分大小的采挖,根本就沒有采和養的平衡可言,數百年以來,人參只能面臨滅絕的危機。
齊政組織的采挖隊伍同樣是這樣的操作,將所有的野生人參采挖一空,甚至連幾年生的人參都沒有放過——留下后也不會有好下場,這個地方已經徹底暴露了,遲早都不會被放過的。
崔忠明能做的,也只是在原地種下一些參籽,留存一絲希望而已。
隊伍滿載而歸。
……
出山后,齊政帶領著隊伍第一時間就趕往嘉谷收購的人參種植園,首先將要移植的野生人參移栽好再說。
并不是哪里的土地都可以種植人參,參地的營養成分要高,而且要清涼濕潤,也就是說人參大多是種植在林地砍伐以后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
參地一般都開在森林環繞的山坡上,遠望參床一列列排得非常整齊,晴天的時候參床上都蓋著防太陽曬的參簾。
嘉谷收購的人參種植園,是一個獨立的小山頭,不同于其他的種植園那樣林木被砍伐一空,這里還保持著一片樹林。
齊政看中這里,就是為了能讓移栽的野生人參能在接近自然的環境下生長,而且這個種植園防護條件相對優越——山腳下都建立圍墻包圍起來了。
一般來說,人參在這樣的林木砍伐以后開墾出來的山地生長幾年后,供養人參的養分逐漸耗盡,就要移參到新開墾出來的處女地上,否則人參就會因營養不良等問題大量死苗。
也就是說要接連砍伐和開墾兩塊林地,才能保證人參長到勉強可以采挖上市。
這個種植園被承包下來后,還沒來得及開墾,承包的參農就在人參價格暴跌中瀕臨破產了,不得不將參園轉讓給嘉谷。
齊政印象中,人參種植每年都要開墾大面積的林地,這與當前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所以好景不長,大約十年后,這種傳統意義上的人參種植園在有些地區已經絕跡了。特別在東北,有很多地方已經徹底不再審批開墾林地的參地了。
所以能提前圈下這樣條件相對優越的人參種植園,當然不能錯過。
崔忠明對這個環境比較滿意,倒是覺得成功移栽的可能性又變大了一點。
在他的指導下,在參園里選擇了含有較多腐殖質的林下土區,挖深度與野生人參相近的坑,將帶回來的連土野生人參栽種下,再適當噴水保濕,后面就看能不能適應下來了。
就這樣,幾十株百年野生人參,以及上百株從幾年生到十幾年生的野生人參,經過一番折騰,終于從長白山的深山中,移植到嘉谷的參園里安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