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向家樂福供貨?”王昱業吃了一驚。
吐槽歸吐槽,但退出家樂福又是另外一回事。
王昱業雖然也吐苦水,但他想的是再跟家樂福好好談談,將嘉谷糧油的進場費用降下來,而不是像齊政一樣直接斷了跟家樂福的合作。
盡管同樣對家樂福的霸道不爽,但他還是理智地提醒齊政:“退出來容易,以后再想進去就難了。”
在現階段,本土商超企業可不是零售界的主角,家樂福、沃爾瑪、麥德龍等歐美老牌超市企業在一線城市勢如破竹,他們都是國內商超學習的對象,而家樂福是其中光環最耀眼的明星。
今年國內連鎖商超十強榜單中,外資商超占據了半壁江山——這意味著嘉谷的農產品銷售,根本離不開外資商超勢力。
去年農科院的經濟研究所做過一個專門的調查,農產品已經成為商超銷售量最多的品類,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隨著零售業競爭的加劇,商超的利潤越來越低,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商超采用了家樂福的模式,壓榨供應商的利潤,只不過大多數商超的吃相沒有家樂福這么難看而已。”被叫回來的嘉谷商貿的鐘華志對商超渠道最是熟悉,他也反對齊政因一時之氣斷了與家樂福的合作。
“其實在我看來,產品能夠進入家樂福,是值得高興的事。當然,我也認為要在家樂福賺多少錢是不可能的,進入家樂福更多的意義在于體現了自己產品的品牌價值,等于就是家樂福給我們做做廣告,以后產品好賣了,價格才能賣得高點。”鐘華志理性地說道。
王昱業和鐘華志都有志一同地認為家樂福貪婪是貪婪,但這口氣,嘉谷還不得不忍下來。
齊政理解他們的顧慮。
說得難聽點,家樂福對供應商的壓榨被曝光不是一次兩次了,但家樂福非但不改,甚至是變本加厲,憑什么呀?
憑其在目前國內零售界做到第一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這是個無底洞。
但是,想進入商超的企業那么多,你不掏錢,自然有人掏錢。而即使出錢,也還要看掏多少。
就拿農產品來說,國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已經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吧?但家樂福照樣不給面子,在與國糧簽訂年度采購合同時態度非常強硬。
國糧是誰?航母級別的中國糧企,自然不肯在家樂福面前輕易低頭,雙方之間也是摩擦不斷。饒是如此,國糧集團也沒有斷開跟家樂福的合作。
說到底,供應商并非一定要接受商超的盤剝。當某個行業主要由幾家大企業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時候,供應商說話就“有分量”了,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譬如寶潔,就可以給各大超市開罰單,甚至可以直接進入沃爾瑪的內部體系查閱產品的銷售記錄。
但這種情況在國內的農產品領域卻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