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亮面色有些凝重。
戰略部給出的資料中有各省生豬存欄的基本數據,也有各地補欄的大體數據,可以看出丁顯的分析有理有據。
這樣的話,現在擴大生豬養殖規模確實不是恰當時機,相當于是高點入局,但是眼看著就是低谷了。還不如將仔豬出手,趁著市場瘋狂的時候落袋為安。
齊政平靜地看完資料,贊許地看了丁顯一眼。
從國家政策出臺的滯后性可以看出,國內生豬市場其實缺乏一個高效的信息采集、處理分析系統,從而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生豬存欄的變化趨勢,向養殖戶提出補欄和停止補欄的重要預警——毫不客氣地說,目前國家對生豬市場信息的掌握程度還比不上嘉谷戰略部。
這都有賴于戰略部旗下齊政大力建設的信息部。
這個信息部其實就是嘉谷的“情報局”。
商業情報其實沒有常人想象中那么玄乎,對企業來說,驚心動魄的間諜戰不是他們想要的,商業間諜也不是飛檐走壁的俠客。搜集大量信息,再花大價錢請一些社會行為分析學之類的專業人士,對情報進行分析探討,其實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歐美日的大企業,用的都是這樣的體系——以搜集公開消息為主,再對公開消息進行分析,往往就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歷史上的格林斯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他還不是美聯儲主席,而是一名打工仔的時候,他對二戰期間的美國飛機行業進行了分析,竟而通過公開資料,得到了美國工業用鋁、工業用橡膠等等具體數據,和五角大樓儲存的一模一樣,當年就驚出了美國將軍們一腦門的冷汗——實際上,他就是做了一個模型,然后填上數據。
現代商業情報就是同樣的套路。
情報的作用毋庸置疑。做生意很多時候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島國企業家中流行一句名言:“情報就是金錢”。因此島國的大財團都具備超強的情報能力。
據統計,像微軟這些企業的情報系統對企業經營的貢獻率在17%左右,而像三井這種貿易財團則是以信息為最終的經濟效益,其情報就是整個公司的命脈。
雖然嘉谷集團目前靠的是產品而非貿易,但作為有志于成為國際大糧商的糧企,無論在上游資源端的控制或下游銷售端的構建上,都需要準確的情報為決策做依據。
現代信息技術使情報傳遞和收集的成本大幅下降,但是商業情報體系的建立和情報人員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來的。
現在的國內企業,正在沉迷于賺錢,還沒有升華到經濟的程度,更不用說枯燥無為的情報分析了。就算是有,也只是臨時抱佛腳的情報收集,對情報的投入少得可憐。
嘉谷的情報體系,就規模來說,那是遠勝于國內的一眾大大小小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