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的、帶有毒性或腐蝕性的沙土被掀開,曝光了沙漠污染現象,瞬間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奧運將至,相關部門反應迅速,第一時間派駐調查組啟動污染處置工作。
一方面,責令涉事企業承擔污染環境修復資金,并且將高污染的企業關閉或搬遷;另一方面,在專家指導下,制定較為完善的污染治理方案,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
齊政對這個處理結果談不上非常滿意,但也知道目前只能這樣了。反正傷疤被揭開了,他也會繼續保持一定的關注,只要還有污染,這事兒沒完。
與此同時,尋水隊順利在沙漠里找到水源的消息傳來,集團管理層又驚喜又頭痛,齊政也要回去主持大局了。
驚喜的是,有了品質合格的淡水資源就意味著沙漠有了開發的可能;頭痛的是,開發沙漠,它就是個無底洞啊!
今時今日的嘉谷集團,已經不再像是幾年前那樣,能夠不管不顧的只朝著一個方向去了。固定的產業需要固定的人員和固定的資金來維持,雖然有幾個現金奶牛,可要開發荒地荒漠,人員和資金永遠都是缺乏的。
但走到了這一步,放棄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是怎樣開發,第一步首先得跟政府交涉。
嘉谷意欲大規模開發沙漠的計劃,一提交上去就驚動了阿拉鄯政府。
開采地下水開發沙漠究竟會對生態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對這個問題全世界至今尚無定論。嘉谷開發沙漠的計劃,將帶來什么后果,也不得而知。阿拉鄯政府為此召集了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論證。
嘉谷實驗室的陳建章作為代表參加論證會。
會上,不少專家對開發沙漠持謹慎甚至反對意見。
生態學家表示:“沙漠就像草地、森林一樣,是地球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成員,它在整個陸地生態系統中發揮的功能,我們還知之甚少。人類不應簡單無序地開發沙漠,而要愛護沙漠、保護沙漠。”
地理科學家更是列舉了一系列反例:“大自然有時是非常嚴酷的,不是任由人類打扮的新娘。”
“上世紀60年代未到80年代,國際機構資助在非洲無水草原上打井。但水井建成后,在水眼周圍,寸草不生的荒漠化向四周逐年擴大。當地百姓說,水多了,但草少了;牛多了,但奶少了。”
“中亞、西亞過去就曾大量開發沙漠地下水用以種植棉花,一度是利用國土95%的土地種植棉花,結果導致周圍的河流、海子(湖泊)、淖爾全部干涸,現在90%的土地已經完全鹽漬化,難以利用了。”
“即使是我國,在上個世紀人們認為沙棗抗旱,從而大面積種植,但后來發現由此帶來的水資源的蒸騰量很大,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棗也隨之大面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