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赫維聞言自信地說道:“我們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啊,不是我自夸,就算是農業同樣發達的美國,在這方面也是比不上我們的。”
雖說美以兩國是穿著同一條褲子的盟友,但在農業方面卻是“分道揚鑣”。和大手大腳慣了的美國截然相反,以色列絕對是世界上最“摳門”的國家——除了滴灌節水,海水淡化,以色列的廢水處理率高達80%,高居世界第一。
作為滴灌技術的發明者,以色列是有底氣說這話的。
“滴灌技術,就是讓水均衡地滲透到每株植物的根部。說起來很簡單,實施起來卻需要堅硬防堵的塑料管、接頭、過濾器、控制器……這些都是我們以色列高科技武裝農業的體現。自從滴灌技術誕生后,我們農業用水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翻了5倍。水和肥的利用率高達90%,省水又增產,是以色列人智慧最大的體現……”
謝開濟認可地頷首。
去過以色列的人都知道,他們修建了遍布全國的輸水管道,整個國家普遍采用領先世界水平的滴灌、噴灌等灌溉系統,并實現了智能化管理,不僅可以根據作物的需要,精確地將肥、藥通過灌溉系統輸入植物根部,而且還可以對作物進行實時監測。
謝開濟也知道,以色列創立和維持這套以高效利用水資源為中心的技術體系,承擔了高昂的勞動力和資源成本。
特別是技術系統創立之處,大量的知識,不僅來自以色列本土,還包括全球,尤其是西歐和美國的猶太人——在以色列建國之初,養活這些知識背后的“擁有者”可不容易。但他們硬是憑借著民族的智慧,熬了過來,后面就是海闊天空了。
“我們嘉谷也希望利用國人的智慧,創造出我們的沙漠奇跡!”謝開濟同樣滿懷信心地說道。
沙赫維微笑道:“我毫不懷疑你們能做得到,我們兩個民族有很多共同之處。更何況,我們公司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現代農業系統公司,一向以領先的技術為用戶提供高效的利用水和管理水的方案。我們愿意為嘉谷的沙漠治理開發提供最先進的節水灌溉產品……”
對于沙赫維的打蛇隨棍上,謝開濟不置可否。
談話間,兩人到達了嘉谷的騰格里沙漠治理開發區。
沙赫維一下車,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了。
據說嘉谷治理開發的是純粹的沙漠區,在他的預想中,不是風大沙大、寸草不生,大概就是一個個白色塑料大棚排列,但絕不是眼前這樣綠意盎然的……“綠洲”。
更刺眼的是邊緣上那個兩千多平米的湖泊了。沙赫維都忍不住在心里吶喊,這特么是在逗我嗎?這還是“井水”嗎?這哪里需要節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