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自帶隊過去吧,怎么說,這也是一次‘跨行業’的戰略收購嘗試。”王昱業主動請纓道。
嘉谷管理層都松了一口氣。整個集團,并購管理手段最高的,也就王昱業了。
這是一宗影響澳大利亞整個糖業格局甚至世界糖業格局的并購案,而且一向以來,國內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收購失手頗多,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于是齊政坐鎮總部,總經理王昱業帶隊前往澳大利亞進行CSR糖業公司的收購。
……
王昱業剛到澳大利亞,就得到戰略部的最新調查結果。
豐益國際同樣對CSR糖業感興趣,雖然還沒有發出收購要約,但其已與CSR集團接觸了很長時間。而且,這大概是豐益國際發展其糖業業務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還包括在印尼成立一家糖料種植園。
王昱業立刻給予這個潛在的對手足夠的重視。
在王昱業看來,收購戰便是另一種形式的信息戰,而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比誰鈔票更多。最害怕的就是出現信息不對稱。
因此嘉谷國際在收購過程中一向喜歡保持低調。
收購行為太高調,容易過多過早地披露并購意向以及并購價格,一是會給潛在的收購者提供收購目標,節約搜索成本;二是給了競爭對手定價的主動權。
同樣的,千萬不能對競爭對手掉以輕心。
尤其是豐益國際這樣的老對手。
豐益國際作為世界級糧油企業,其業務板塊眾多,在華業務以“益海嘉里”為代表,“金龍魚”品牌即出自其門下,也是嘉谷集團在糧油市場主要的競爭者。
而隨著嘉谷進軍全球的腳步,豐益國際與嘉谷的對立必然越來越多,圍繞澳大利亞糖企的并購故事,可能只是硝煙的一角。
巧的是,豐益國際負責澳大利亞糖企并購的李立承同樣是這么想。
嘉谷是看到了國內糖業市場的需求缺口所在,有針對性地延展產業鏈,直至遠在海外的宏大布局,最終目的是服務國內市場。
這一點,對手同樣看到了。
豐益國際因旗下糖業業務在新加坡當地幾近壟斷,也有“新加坡糖王”之稱。但馬來西亞、新加坡市場太小,當一個彈丸之地的“糖王”有何意義?自然又把目光投向了廣闊的中國市場。
作為直接競爭者,當然不會坐視嘉谷在產業鏈的前端崛起。
李立承抵達澳大利亞,即向CSR糖業公司發出了收購要約,報價為16.5億澳元,且獲得了CSR集團董事會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