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部丁顯看完檢測報告,遲疑著說道:“……其實,這批大米鎘標準不過是0.21毫克/千克,相比于國家標準0.2毫克/千克,只能說是輕微超標,不是不可食用。要知道,同樣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島國和灣島地區,它們的大米鎘限量是0.4毫克/千克……”
齊政嚴肅地揮手打斷了丁顯的話:“不用多說,哪怕是超標了一丁點,不合格就是不合格,我決不允許任何不合格的產品從我們手上流向市場,做農業和做食品的,千萬不能忘了肩負的責任!”
他明白丁顯的意思。世界上對大米中鎘含量的限定標準并不統一。我國與歐盟的標準一樣,都是每千克大米鎘含量不能超過0.2毫克;而聯合國食品準則委員會的規定是每千克大米鎘含量不超過0.4毫克即可。
但齊政毫不含糊。
在他看來,我們國家之所以執行相對嚴的大米鎘標準,是因為與國際上標準寬的國家飲食結構不同,大米是我國居民膳食鎘的主要來源。出于保護國民健康考慮,控制大米鎘含量幾乎能控制國人一半以上的鎘膳食暴露。
作為有志于成為國內糧商龍頭的嘉谷,在相關的標準上只能更嚴,而不能含糊過關。
“這批污染大米回收后,能作為飼料和工業用途的就按照用途處理,該銷毀的一律銷毀,到時我要親自監督。”齊政不容置疑道。
十萬畝“嘉秈1號”水稻,產量超過五萬噸,因為已經和合作社簽訂了采購合同,自然不能毀譽不要;但收購后又不能上市,相當于嘉谷承受了雙向的損失!
但這樣的損失,不能逃避,更不能因小失大。
丁顯也只是這么一提,眼看著齊政態度堅決,所有人都沒有異議。
那么重點還是回到污染源上面來。
“控制鎘污染,保障我們大米安全的根本辦法,還是查清并切斷污染源。”王昱業轉頭對陳建章囑咐道:“老陳,我讓戰略信息部配合你們實驗室,盡快將污染源找出來。”
“沒問題!”陳建章爽快地應下。
事實上,造成污染的原因并不復雜,在信息部和實驗室的聯手配合下,很快就有了目標,經過實地走訪調查,污染源指向鄰縣。
收到調查報告后,連王昱業都不禁發出了苦笑:“也就是說,這次污染只是一次意外造成的?另外就是我們的水稻品種太優秀?”
齊政也無語,看著實驗室給出的結論之一:“水稻本就是吸收鎘最強的谷類作物,總體上,秈稻的鎘吸收能力和稻米鎘含量會高于粳稻。而集團培育的‘嘉秈1號’,因為吸收經驗的能力強,其鎘吸收能力也超過一般的水稻……”
這算什么?感情優秀還是一種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