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誰都知道,鎘污染不能怪罪于水稻。
重點還是鄰縣的金屬礦區。
這次的污染既意外,也不算意外。
鄰縣高欄縣有色金屬儲量豐富,境內已探明礦產20余種,其中以鉛鋅礦儲量為主。礦業相關產值占據了該縣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
這次的污染源,是江銅集團礦區尾渣庫底部導洪管意外破裂,庫內礦渣隨溪水排放至河流。污染的水流,一直順流而下注入了雙木縣,并流經雙木縣的多個鄉鎮。
水稻生長在水作環境中,比旱作環境多了一條重金屬積累途徑——水里含有重金屬,重金屬隨著水流進入稻田中而積累。再加上“嘉秈1號”的“營養富集”特性,從而產生了“鎘大米”。
看完資料后,齊政和王昱業相對無語。這純粹是無妄之災啊,隔了一個縣都能被污染,真是“命里有時終須有”。
齊政想了想,對王昱業說道:“江銅集團作為國企,雖說不好惹,但總不能當沒這回事吧?我先過去摸摸他的底細吧。”
王昱業自無不可。
……
到了高欄縣這種礦產大縣,才能清楚地看到大肆挖礦對環境的影響。
青山之間灰蒙蒙一片的礦區,礦區周邊埋伏著大大小小的尾礦庫。
從高空俯瞰,礦區附近裸露的山體呈暗灰色,總能發現一片或幾片白色區域,邊緣處泛著青色或紅色,像傷疤一樣突兀地攤在山間。
江銅集團作為當地最大的采礦商,雖然在尾礦治理、礦區修復上算得上是盡心盡力,但終歸是防不勝防。
嘉谷實驗室分析,在礦山開采中,產生礦山酸性廢水,含大量鎘離子,這些廢水或滲透或隨雨水外溢,進?河流、土壤,造成重金屬污染。
除廢水外,尾礦通過飄塵、廢渣等形式擴散到周邊環境中,也會有一些重金屬元素進入水體或土壤,進而通過飲水和食物在人體內沉積,礦區周圍的土壤和農作物也受到影響。
而檢測結果顯示,在這次因意外而產生更大污染的礦區周邊,土壤中鎘、鉛、鋅等幾項重金屬元素存在超標現象,每種元素超標率均在80%以上,其中鎘和鋅的超標率為100%。
齊政本打算過來討個說法的,但了解到當地的環境后,他改變了想法。
因為,高欄縣所在的位置有些微妙,雙木縣等嘉谷擁有種植基地的多個縣份,位于其下游,就算這次沒有出現意外,齊政敢肯定,下游地區遲早也會產生重金屬污染。
也就是說,這片礦區環境只要一日沒有得到治理,嘉谷在鄰縣、鄰鄰縣的數十萬畝水稻種植基地,就如同頭上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
江銅集團在高欄縣的負責人一點也不想見到齊政。
他對于礦區產生的重金屬污染是心里有數的。
早在幾年前,礦區周邊村莊的村民發現,他們種出的大米,吃起來味道怪怪的——鎘對水稻產量減產的危害表現并不明顯,即使水稻富集了鎘,稻農也很難從水稻產量的變化中覺察,但高濃度的鎘會影響稻米的食味品質,也就是說人們會覺得大米不如原來好吃了。
這種情況,以前從未出現過。村民們不禁前往江銅集團討說法。后來,政府出面調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