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一般與合作社合作,雖然很多時候是免費提供生產資料,降低合作農戶的風險,但從不意味著農戶就一點都不用承擔風險——難以避免的天災一來,嘉谷的投資固然打了水漂,但農戶一年的辛苦也是白費了。
而像鹽杉縣這樣,本能地畏懼市場,對發展產業充滿疑慮,不愿嘗試,只想干穩賺不賠生意的,也是讓嘉谷大開眼界。
以前只聽說過貧困農戶抱怨幫扶少,但從沒見過這種“給錢我才干”,甚至是“給錢我也不干”的情況。
齊政當時聽到有人安于貧窮,習慣于在貧窮中熬日子,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覺得周圍人“也都是這樣”,得過且過,“脫貧不脫貧無所謂”的反饋后,都傻眼了。
脫貧致富是誰的事?
是嘉谷的事,是政府的事,是全社會的事,但歸根結底,還是貧困戶自己的事。
很自然地,嘉谷管理層選擇了避開鹽杉縣。
王昱業對此評論道:“這是精神貧困的表現,某種程度上,精神貧困比物質貧困更可怕、更難破。”
雖然鹽杉縣不是所有農戶都安于現狀,但大部分農戶養成了“等靠要”的路徑依賴,“沒盼頭”成了生活常態——這樣的環境下,再多的資金、再好的項目,效果也會打折扣。
齊政也贊同。
天下日子難過的人不知凡凡,嘉谷哪有功夫應付一群不求上進的人?嘉谷的資源,從來只對踏實肯干的勞動者開放。譬如,旁邊的海星縣。
海星縣的條件更加落后,但在當地政府的有力動員下,痛痛快快地接納了嘉谷的投資項目,緊跟嘉谷的腳步,也從中得到了巨大的實惠——僅兩年時間,起點相同的兩個縣,一個走上了致富的快車道,另一個依然在貧困中熬日子。
就是不知道,新上任的趙高官能否帶來什么改變?
……
齊政爽快地同意了與趙耕的會面,也沒有任何意外地聽到了他對嘉谷的招攬。
對此,齊政開門見山問道:“趙高官,你的愿景是好的,但鹽杉縣群眾會認同嗎?”
趙耕也直言不諱:“我知道,齊總是擔心我們縣的精神貧困問題。但我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自我上任以來,就從干部身上想辦法,摒棄了‘速效’思想,挨家挨戶跟老百姓做工作,找準病根對癥下藥……針對那些頑固戶,我還組織了他們到海星縣考察參觀……可以說,親眼目睹了生活的盼頭后,沒有多少人還愿意旁觀……”
看著眼神堅定自信的趙耕,齊政不由感慨:一個地方的發展,真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領導班子的戰斗力,尤其是主要領導的思維理念和執行力。現在看來,無論是哪方面,趙高官都比他的前任要有干勁。
“齊總,我知道你對我們鹽杉縣的看法還存在一些偏差,但你可以親自來看一看,鹽杉縣人民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精神上的包袱也放下了……”
齊政擺手打斷了趙耕的話,直接道:“好,如果真的如趙高官你所說,我們嘉谷愿意進駐鹽杉縣,讓鹽堿地飄出了稻花香,讓撂荒地變成了聚寶盆!”
趙耕眼神里有顯而易見的訝然,呃,這就同意了?說好的偏見呢?
齊政微笑道:“其實,我對鹽杉縣的轉變是樂見其成的。黃金葵大米熱銷,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生產基地,鹽杉縣的地質條件還是很合適的。再說了,讓觀望者奮進,不也是我們企業發展的目的之一嗎?”
趙耕心潮起伏:“說得好!愿每個努力向上的人,都能憑借自身的勤勞和智慧,向上流動,走向富裕!”
有些惺惺相惜的兩人相視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