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原糖產量在400萬噸左右,雖然數量并不大,但其絕大部分原糖都用于出口,因此對國際供需平衡有重要影響。
——嘉谷糖業作為掌握了澳大利亞一半食糖產能的國際糖企,其食糖庫存量和產量都牽動著國際糖價的變動。
其它糖業巨頭們也同樣心照不宣地推動釋放夸大的利多信號——美國農業部在報告中顯示,其甘蔗和甜菜產量以及制糖均出現下降趨勢;巴西方面提供的信息又反映出產量和出口會雙雙下降;緊接著,印度政府因氣候不利因素限制食糖出口,再次打壓全球食糖供應預期……
好吧,上面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印度方面確實受災嚴重,食糖產量必然會下降。
隨著市場愈加認為全球糖市供應將轉為短缺,原糖期貨本周觸及八個月來的高點——連國際糖業組織都把正在進行中的2010~2011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給過剩量,從先前預期的128.6萬噸大幅下調至19.6萬噸。
隨著糖價上漲,嘉谷糖業這樣的國際糖企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陳劍平匯報金融部在原糖期貨上的收益情況:“刺客對沖基金趁著近期原糖價格暴漲的機會鎖定獲利,共獲得近3億美元的收益……”
鐘華志接著道:“嘉谷糖業上半年的報表顯示,凈收益同比增長了66%,全年盈利有望超過5億美元……”
齊政眨眨眼,所以,收購巴西糖企所背負的債務虧空,這就輕輕松松解決了?
但這就是嘉谷糖業等行業巨頭助推全球糖市步入牛市周期的原因所在——它們的庫存量和產能,都保證了能在這一波“甜蜜的回報”中,分潤到最多的好處。
當然,這樣的資本、輿論炒作所引起的從期貨到現貨的食糖上漲周期,必然會反彈的;就看誰能一直保持清醒,既能撈足好處,又能全身而退了。
毫無疑問,依然是嘉谷糖業這樣的行業巨頭擁有更多的底氣——不僅有資本上的優勢保證,還有人才上的優勢保證。
陳劍平就清醒地分析道:“受食糖出口獲利刺激,各大產糖國肯定會大量生產食糖,從整體市場供應狀況來看,供大于求依然會是常態。”
“所以,我建議嘉谷糖業不要再熱衷于擴大產能,而是要盡可能使甘蔗壓榨達到最大值以使成本降至最低水平,或者加大對蔗產乙醇的投資……”
潮起必有潮落。陳劍平仿佛已經看到了,現在的國際糖價漲得有多高,后面就會跌得有多慘。屆時,糖價跌至生產成本也不是不可能,即使產能利用率最好的糖廠也是如此。
齊政有意考究道:“那么,你認為這個轉折點什么時候會出現?”
陳劍平略作思忖,謹慎回答道:“這取決于明年的氣候狀況如何。但我估計,最長不會超過兩年,轉折就會到來。”
齊政和鐘華志相視一笑:“看來,你能挑起白糖期貨風險部的擔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