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的記憶告訴他,這樣的好行情差不多還有兩年,因為明年的氣候同樣不容樂觀。
嘉谷戰略部的分析也傾向于同樣的觀點,這波全球農產品交替漲價的風潮,大概率會持續一到兩年。
這樣嘉谷體系的選擇就很簡單了——當然要趁著牛市周期,盡可能地攫取更多的利益,以應對“潮退”后的殘酷競爭。
說起來有趣,在國內,嘉谷是打壓農產品投機者的先鋒;但在國外,嘉谷卻是農產品投機的積極參與者。
在澳大利亞政府批準了嘉谷國際對艾莫德糧食公司的收購后,嘉谷對澳大利亞大麥尤其是啤酒大麥擁有了更多的話事權。
于是,同樣的套路被復制到大麥上。
在嘉谷國際的資助下,“權威”專家在權威的《自然》雜志上發布了一項研究結果:
——“你可能不會想象到,司空見慣的啤酒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變成一種“奢侈品”。
作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氣候對大麥產量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如果農業生產受到影響,各國都肯定會首先保證糧食產量,而不是“奢侈消費品”。
研究人員發現,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不同地區的大麥供應會根據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在不同的用途之間進行取舍。
簡而言之,就是在大麥產量緊縮時,大麥首先流向畜牧和食品業,在保證食物供給的基礎上,才會將額外的大麥用于啤酒釀造。
所以,據估算,在現有變暖趨勢得不到改善的情況下,在極端情況下,將導致全球啤酒生產量減少16%,啤酒價格可能將翻一番。
……”
總之,通篇文章就是為了說明一點——啤酒大麥供應要下降了,是時候漲價了!
這種觀點在今年全球多地遭受極端天氣影響,譬如歐洲因干旱導致大麥產量下降的背景下,似乎很有說服力。
多家“權威機構”也發表預言,啤酒大麥短缺將是一個席卷全球的大趨勢……
嗯,齊政對此只想說,自古套路得人心。
“全球變暖”這個戲碼,真的是屢試不爽。
就如應該被列入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騙局——“自然資源枯竭論”一樣,“XX資源因為人類過度汲取將要在XX年內枯竭,人類社會將會面臨崩潰……”其實,無不是利益使然。
這其中,“全球變暖”總是被宣布為人類的滅頂之災。
嗯,最有名的梗就是北極熊將要消失的傳聞了——各路“家養”專家、“野生”專家紛紛以預言這種龐然大物的滅亡期限為能事。
但真相是,過去二十年間,北極熊的數量“穩定到上漲”,靠近北極圈的加拿大甚至在考慮提高捕獵配額,因為熊多成災,影響了因紐特人的社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