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甚至一個行業,看有沒有前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有沒有成長性。
牧原股份的董事長秦營林與養豬強國丹麥的同行接觸過,他發現,丹麥的同行如今更多關注的,是食品的安全,生物的技術,以及對環保的幫助。
而不僅僅是養豬業,整個農牧業的世界趨勢,都是講安全、環保、生物技術。換言之,今天的農牧企業如果脫離了安全、環保、生物技術,基本上可以說是跟世界趨勢背道而馳的,也就談不上成長性了。
嗯,諷刺的是,中國的大部分農牧企業,今天還在講的是——公司加農戶。
在全面向嘉谷系靠攏后,秦營林才充分體會到,一家世界級的農牧業公司,具有怎樣的成長性和想象空間!
食品安全?
這甚至已經成為了嘉谷體系的代名詞了。如果說產品就是人品,嘉谷這種將社會責任重于泰山貫徹到底的“良心”企業,“人品”簡直爆棚。
生物技術?
牧原股份不惜大出血也要扒拉上嘉谷,首先為的,不就是嘉谷的優良豬品種嗎?
在嘉谷農牧向牧原股份開放種豬供應后,秦營林也拿到了嘉谷豬品種的優勢指標:PSY,即母豬頭均年產仔數,高達27(國內平均水平只有17,牧原算行業優秀水平了,目前也只有22);料肉比,即豬肉糧食的轉化率指標,更低;出肉率,即白條豬與毛豬的比率指標,更高……
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接近土豬肉的品質和口感……這里體現的,就是嘉谷超強的“技術”能力了。
而對于嘉谷養豬場的環保,秦營林之前的印象不過是舍得投入,故能實現“零排放”。但深入接觸后,他才發現自己還是太天真了。
……
“你是說,嘉谷可以補貼牧原養豬場的治污設施?”秦營林有些興奮又有些難以置信道。
在得到了嘉谷農牧的種豬供應后,牧原股份也開啟了擴張之路,同時開建了兩個大型養豬場。當然,這個“大型”相對于嘉谷養豬場來說,可謂是小巫見大巫,最多也就存欄十萬頭的規模。
養豬十多年的秦營林自然知道,不管從哪方面來看,環保養豬都是大勢所趨。
但環保設施從來都不便宜。要做到畜禽糞便污水達標排放,需要非常昂貴的治污設施,這筆成本攤進養豬場的投資中,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果有嘉谷補貼,那簡直是喜從天降!
不過,秦營林也知道,天下從沒有免費的午餐:“嘉谷有什么條件?”
嘉谷農牧的李東亮微微一笑:“嘉谷可以補貼牧原養豬場的干濕分離、全封閉糞污傳輸管道等設施,然后,養豬場的豬糞廢棄物歸嘉谷所有。”
面對秦營林疑惑的目光,李東亮進一步解釋道:“其實,這事關我們嘉谷的畜禽養殖廢棄物、田間種植廢棄物能源化戰略……”
作為集種養于一體、產業鏈最完整的農牧企業,嘉谷對于畜禽養殖廢棄物、田間種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摸索從未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