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爽快地接受嘉谷的補貼,加入了嘉谷的農牧廢棄物能源化體系。
其實,秦營林不知道,嘉谷的農牧廢棄物能源化體系,意義可不僅僅是等同于造“氣田”。
在農牧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上,嘉谷是國內最大的畜禽糞污處理戶,是國內最大的秸稈消耗戶,是國內最大的生物質能生產商,是國內最大的有機肥生產商……
年處理總量接近9000萬噸的農牧廢棄物,以一己之力將全國的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了近7個百分點,轉化的有機肥含氮50萬噸、磷12萬噸、鉀130萬噸,相當于2010年全國化肥施用總量的4%左右……
最難得的是,這一切是在盈利的基礎上實現的。
這一方面得益于嘉谷規模上、技術上的優勢,能形成穩定的生物質氣供應,運營成本大為降低;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嘉谷得到了沼氣發電上網的準入資格。
——國家規定生物質能源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高于火電上網電價,按照這個上網電價,嘉谷的農牧廢棄物氣化發電已經可以產生盈利。這才真正開啟了農牧廢棄物能源化的產業化之路。
而為了得到這個資格,嘉谷實際上也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
“今年的玉米臨儲拍賣不順利?”在申請補貼牧原養豬場的文件上簽字后,齊政對參加國家臨儲玉米拍賣歸來的王昱業問道。
王昱業揉揉疲憊的眉心:“還算順利,不過是對玉米價格上到2000元/噸的幅度有些出乎意料罷了。”
今年,玉米成為國內糧食品種中的明星產品,玉米市場牛市勢不可擋,再創新高的進口玉米也被推到風口浪尖。
為抑制糧價,國家第三次修改了臨儲玉米拍賣細則,限定參與競拍的用糧企業主體資格——而嘉谷作為新加入的玩家,卻是毫無懸念地得到了參與資格。
“這次國儲玉米拍賣200噸,我們嘉谷成交55萬噸,成交價為2007元/噸,成本比我們自己采購至少要高出了3%……”王昱業嘆氣道。
齊政并不意外,聳聳肩:“有得有失,不是嗎?”
兩人說的,就是嘉谷的玉米收儲新變化。
玉米是“飼料之王”,世界上大約65%的玉米都用作飼料,是畜牧業賴以發展的重要基礎——嘉谷的玉米需求,也主要用于養殖業。更具體來說,是養豬業。
雖然嘉谷農牧的養豬飼料成分已經多元化,玉米添加配比已經下降到40%,但以嘉谷農牧年出欄幾百萬頭生豬的體量規模計算,每年至少需要超過百萬噸的玉米。
嘉谷暫時還沒有精力介入玉米種植領域。以往,這些玉米基本是嘉谷自行入市收購。但從今年開始,嘉谷的玉米消費跟“消化國家庫存”聯系在一起了。
“我們為國家消化庫存,換取國家在農牧廢棄物能源化上更多的政策支持,某種程度上,這算是等價交換。”齊政輕松地靠在辦公椅上說道。
王昱業苦笑道:“我只怕臨儲壓力會越來越大……”
不是怕,是肯定越來越大!齊政默念道。
如果說,國內糧食基本自給自足是基本國情;在玉米上,一個嚴重的“病癥”卻是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