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給大伙算了本細賬:“……水稻種植10萬畝,年產黃金葵稻谷11000萬斤左右,嘉谷收購價比普通大米高出5毛,僅種水稻一項就增收5000多萬元;加上3萬畝對蝦養殖,收獲2000萬斤,養殖收入近3億元……除去成本投入,將70%的利潤用于分紅,戶均可分得5.3萬元……”
“這分紅是往年收入的七八倍了,加入合作社真的是千值得萬值得。”社員們一邊數著手中的一疊百元大鈔,一邊樂呵呵地說道。
不少老農更是喜極而泣。他們的祖祖輩輩都是守著大片的鹽堿地靠天吃飯,如今,加入嘉谷合作社后,鹽堿地真正變為了“魚米之鄉”,這才第一年,他們就看到了脫貧致富的曙光。
什么都沒有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銀有說服力,鹽杉縣原本還對合作社不咋信任的農民們,再無疑慮,排著隊申請加入嘉谷組建的合作社。
……
蘇省,甘禹縣。
“快走呀,咱們合作社馬上就要分紅啦!”
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們奔走相告。
社員們開著小汽車,或是騎著摩托車,像過年趕集一樣,成群結隊地來到合作社。
暖融融的大會議室里,大家伙喝著茶水兒、嘮著家常,看著桌子上堆放著一捆捆的人民幣,一張張樸實的面孔洋溢著喜悅。
“上坡村一共68萬元,虎山村一共31萬元……大家好好核對一下。”
社員們按著點名順序,領取自己村的年終分紅。
上坡村是此次獲得分紅最多的村,村會計領取了上坡村的分紅,小心翼翼地放在隨身攜帶的包中。
在其他村的羨慕眼光下,上坡村村長笑得見牙不見眼:“誰能想得到,這小小的藍莓,居然這么有出息。加入嘉谷合作社好啊,種植不用自己瞎忙活了,銷路也有了保證,心里特別踏實。”
上坡村是甘禹縣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第一批“股東”。自從兩年前藍莓開始結果后,逐年增收,在嘉谷系子公司佳藍果業的訂單收購保障下,上坡村的村民已經收回了本錢,今年還賺了不少,村長能不開心嗎?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甘禹縣藍莓合作社帶動了全縣超過八萬勞動力的就業,農民們或在種植園內務工,或加入佳藍果業的藍莓加工產業園,實現了在家門口致富。
……
人人都愛嘉谷農業合作社!
——這當然是對于加入嘉谷農業合作社的農民們來說的。
作為嘉谷推動農業集約化生產的主體,嘉谷農業合作社基本上是采取土地經營權入股,按照種植作物的不同,每年會進行一到兩次的分紅。
隨著嘉谷擴張的步伐,縱觀中華大地,無論是天山腳下、天府之國抑或是齊魯大地,無論是水稻種植、水果種植,亦或是人參種植、啤酒大麥,一場場百余人參加的分紅大會,櫛比鱗次。參加的人一場比一場多,分紅的現金一摞比一摞碼得高,社員的笑臉一張比一張燦爛……
“農村似乎很多年沒有這股火紅勁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農村經濟研究專家馬教授在調研中,不無感慨道:“中國的新農村,就需要這種勁頭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