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補充道:“做得相當出色的嘉谷農業合作社!”
這個“相當出色”,就是指具有農場經濟可持續性。
馬教授在調研中,有看到嘉谷在江南省、江右省的水稻種植合作社,因為受洪澇災害而大受損失,這當然沒有分紅,但是居然有嘉谷的補貼。
齊政確認道:“沒錯,嘉谷農業合作社的基本利益分配機制是‘五五分成’,確保經營成果在第一次分配中合理地分配給農戶,從而保證農戶獲得穩定的收益。”
“但種植業還是有多種風險的,所以,我們設立了風險基金,專門用于農戶利益的保護。如果農戶因自然災害受到重大損失時,便動用基金補貼受災農戶70%的損失……”
嗯,說到這點,嘉谷今年的風險基金支出,讓集團大管家王昱業心痛得流淚——今年自然災害四起,某人即使開掛也只能保大放小,因此嘉谷農業合作社因災受損的還真不少。
但這就是了。在調研中,馬教授發現合作農戶與嘉谷的互信關系相當牢固——不要以為合作社的組建可以張口就來,農戶的利益如果沒有得到充分保障,合作社名存實亡是分分鐘的事。
馬教授看重嘉谷農業合作社的另一點,就是降低環保風險,獲取范圍經濟了。
如果不是親自調研,誰能想得到,嘉谷在循環利用農牧業廢棄物,發展生態農業上,已經達到了世界頂級標準?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合作社內得到廣泛應用,大規模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綜合防控綠色化、減量控害全程化、監測預報精準化,多措并舉推進少用農藥……
“嗯,嘉谷水稻種植的完全有機肥覆蓋率已經達到了70%,農藥用量減少了50%以上,總的來說,地會越種越肥,越種越健康……”齊政很有信心道。
作為以一己之力將全國水稻種植化肥使用量降低了15%的大農企,一己之力將全國水稻種植農藥使用量降低了10%的大農企,嘉谷在生態農業上的探索無人能匹敵。
馬教授“嘖”了一聲,要不怎么說“龍頭強,產業方強”呢?
農牧企業的上游連接著廣大的農村,成為農村和農業最基礎、最根本的事業,聯系著千家萬戶的農民;它的下游聯系著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有著與其他行業企業不同的社會責任。
像嘉谷這樣,通過規模化的聯合,相當于組建了一個社會型企業,其輻射影響范圍之大,很難得,也很有研究價值。
——嘉谷的農業合作社,明顯有效改善了土地資源配置效率,而且使農民更充分地參與分享了經濟發展的蛋糕……這不就是“新土改”的目標嗎?
馬教授就若有所思道:“弄不好,嘉谷農業合作社就是新土改的范本之一了。”
齊政聞言,眨眨眼道:“所以,這算不算以身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