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近年來,袁老爺子也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
齊政和陳建章相視一笑。
他們不由得想起了袁老爺子著名的“禾下乘涼夢”:水稻長得跟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掃把那么長,顆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嘉谷研究轉基因技術作為未來儲備,而袁老爺子研究轉基因技術以“追夢”——所有堅持追夢的人都值得尊重。
大家確認過眼神,三觀吻合,交流起來愈發順暢了。
轉基因技術,不過是農業科技的其中一環而已。
而在齊政的有意引導下,話題進一步引申到了“農業科技”上。
“袁老,您知道的,在全球種子產業的競爭格局中,我國除了雜交水稻,在其它領域都缺少國際競爭力。我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種都依賴進口。而這其中,都涉及一個關鍵詞——農業科技。”
袁老爺子不明所以地點點頭。
齊政就沉聲道:“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國農業科技總體水平還不高,跟蹤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復式研究還較多,類似雜交水稻、黃淮海綜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見。”
“所以,是時候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了……”
袁老爺子大吃一驚。
剛發布的“一號文件”,將內容聚焦在農田水利建設上;而齊政透露的意思是,嘉谷準備推動國家農業戰略將下一個主題鎖定在“農業科技創新”上,并尋求袁老爺子的支持。
讓他震驚的,是嘉谷意欲影響國家農業戰略的野心。
齊政也沒有掩飾這種野心。
每一個領域的技術突破,都代表著海量的資金支持。沒有錢,光是說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么樣?
農業領域的科研是很重要,難道航空航天就不重要了嗎?難道癌癥就不重要了嗎?難道芯片就不重要了嗎?
都很重要!
但在齊政看來,農業支撐著上層產業,新興產業要繼續騰飛,必須周期性地反哺農業。目前看來,農業科研目前已經成為了國內農業升級的最大短板。
當然,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國家有錢了。
以前的“xx計劃”,調子起得再高,也無法掩飾國家缺錢的事實,哪怕是國家戰略級的科研規劃,依舊只能以有限領域為研究目標。
時至今日,國家財政收入已經可以并且很有必要加大對農業科研領域的投入,彌補“舊賬”了。
當然,嘉谷推動國家大幅度增加農業科技投入,并不是為了經費,主要是為了避免資源的平白消耗,同時增強嘉谷在行業的影響力。
——我國的農業科研體系從國家層面上缺乏頂層設計。具體表現是,科研力量大部分集中在科研院所和大學,但每一個大學和科研院所,都各自為政,沒有進行有機的協調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