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堅持是無與倫比的。
工業是能產生影響力的產業,農業也可以,囤積土地和房子卻不行。
開發了幾千萬畝耕地的嘉谷集團,是中國農業界的明珠。如果是囤積了幾千萬畝土地的嘉谷集團,絕對會變成眾矢之。
“我知道,嘉谷集團將產業鏈的主要相關主體,比如合作社、銀行和銷售商等連接在一起,構建了一個產業鏈閉環,使得資金在產業鏈‘體內循環’。”馬定文目光炯炯,擺手道:“但這個‘循環’主要還是內生資本,遠遠滿足不了嘉谷體系的資金需求,對吧?”
齊政眼中流露出一絲驚喜,再次頷首:“對,嘉谷缺錢!”
其實,具體到某個項目上來看,嘉谷是不缺錢的。但如果是放大到農業領域,缺錢是不爭的事實。一個億也好幾個億也好,很多時候,對農業領域來說真的不是錢。
馬定文仿佛得到了鼓勵,更加穩重地說道:“企業解決缺錢或借助資本的途徑嘛,無外乎貸款、以股融資和成立產業基金。前兩者采取的策略是‘小向大’,因此小的一方需要有強大軟實力,譬如是否符合發展趨勢、是否盈利、是否擁有潛力……”
“當然,嘉谷的軟實力不俗。但硬實力也更加出眾呀!為什么不更加開放,借助涉農產業基金,吸納更多的資本流入農業產業,把自己的盤子做得更大,也讓投資者獲得穩定收益呢?”
“就以紅豆杉新品種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農業投資項目。有嘉谷的技術和銷售渠道作為依托,哪怕給投資者的收益率不高,但穩定增值問題不大。別說60億了,就是要撬動100億,也有的是資本買賬。”
齊政不言語,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
他明白馬定文的意思了。就是成立一個產業基金,但不是以企業股權作為投資標的,而是以農業項目作為投資標的。
雖然不會有爆發式的增值,但也不是所有的資本都追求爆發式增值呀。作為一種中長期低風險投資,有嘉谷集團作為擔保,相信還是有不少資本會心動的。
而只要讓投資人看到資本穩定增值,有興趣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樣嘉谷吸引流入農業產業的資金也會越來越多。
最關鍵是,募集社會資本去玩資本游戲,國家肯定是不會鼓勵的;但募集社會資本去把一個具有高附加值的產業做好,國家肯定是舉雙手支持的。
經濟的發展從來都是以生產力的提升為基礎的。讓更多的真金白銀“上山下鄉”,轉化為能產紫杉醇的紅豆杉,能產生物柴油的麻瘋樹……而非更貴的水泥更高的房價,難道不香嗎?
齊政承認,馬定文的建議確實給了自己一個啟發。
像紅豆杉這種回報周期長,但能妥妥地實現穩定增值的產業,其實是不用花自己的錢來發展的。此前,不管是齊政,還是其他嘉谷高層,都被高效益桎梏了開放的心態。
還是旁觀者清啊!齊政點點馬定文,笑道:“這樣看來,讓你只負責林業業務,是大材小用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