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得益于美國聯邦政府支持下的農作物保險體系。
——在美國現行農作物保險體系中,主要險種不僅針對農作物產量削減,還針對價格變化,而聯邦政府是主要投保方和再保險方。
簡單來說就是,美國大部分保險公司為農民實行的是“收成保險”,在發生風險賠付時對造成農產品產量的損失,根據保險合同約定的單價,對農民進行賠付,收成保險的保障水平能覆蓋農民收入的60%-70%。
而且,一方面,美國政府會為農場主承擔60%的保險費;另一方面,又會為農業保險賠償進行補貼。
看出來沒有?在這個體系中,付出最大的就是美國政府。而在糧價高位和保險的雙重保障下,大部分農場主都能基本實現減產而不減收,一些人的收入甚至能夠超過年初的預期。
這樣一來,嘉谷“趁旱”收購農場的計劃,就只能推遲了。
不過齊政倒也不太擔心沒有了機會。雖然美國農場主看似沒有多少損失,但災難就是災難,對整體經濟造成的損失也是實實在在的。
在過去十年中,美國農作物保險項目的理賠金額一直低于投保額,聯邦政府因此并未在該項目上進一步增加開支。今年則大不相同,保險商的理賠額度初步估計將高達250億美元,將面臨數十年來的首次虧損。這對處于“財政懸崖”邊上的奧黑政府來說,又是一次不小的考驗。
何況,沒有人比齊政更清楚了。美國,尤其是中西部,即使沒有他的作怪,干旱也不止今年一年,至少明后兩年,干旱的幽魂依然在中西部盤踞。更妙的是,明年美國財政赤字堆積如山,奧黑政府一度破產“關門”,屆時,農作物的保險項目的理賠還能不能有今年的干脆……你猜?
實力薄弱的美國農場主終究會大片破產,不過那都是未來了。在當下,讓齊政感嘆的是,中國農業和美國農業的差距,從農業保險體系這一項就可見一斑了。
國內農業保險目前還是“成本保險”為主,保障程度低,發生災害時僅能針對種植中的物化成本,如化肥、種子等費用進行賠付。
而即使是這樣的保險制度,也未能覆蓋全國——目前中國尚未有統一的農業保險制度。
對比美國,最關鍵的一個掣肘,就是國家財政不足。美國政府可以大肆借債度日,即使是破產了,也有全世界為其買單,但我們國家政府沒有這樣的條件。
說到底,中國農業和美國農業的差距,不如說是中國國力與美國國力的差距。
這樣的差距,不會讓齊政感到沮喪,反而能更加激發他的動力。
國家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企業興,則國家興!
而嘉谷,已經是中國在農業領域,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了。
不謙虛的說一句,嘉谷興,則中國農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