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從今天起,就由你帶一個團隊吧。”美國高鴻的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對王航宣布了這項任命。
“沒問題。”具備了職場應激反應的王航迅速做出了標準回答,在他意識到這是來自美國人的認可之前。
28歲的王航,是嘉谷國際化團隊成員中最年輕的一位。“納斯”,是他的英文名。
王航出生于東北一個農民家庭,五年前畢業于一家中專,說起來,他的學歷在嘉谷中沒有任何突出之處。
但是,加入嘉谷并從基層干起的王航,第一年就展現了非凡的外語天賦以及管理能力,自此得到了嘉谷的重點培養。
他在嘉谷開拓俄遠東大豆生產基地時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嘉谷的,在俄遠東做了一年多的基層干部之后,被調到總部進行培訓進修,此后先后經歷了對澳洲糖企的并購、對巴西糖廠的整合,差不多輪了一圈以后,再次進修,被挑選來到美國輔助整合高鴻公司。
在嘉谷集團,基層干部的水平都是遠高于一般農企的,甚至能達到其他農企中層干部的水平。
這一方面是因為嘉谷基層工作的經驗性強,有利于基層人員的積累和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嘉谷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它極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花板,在晉升機制暢通的情況下,這些優秀的基層干部會以很快的速度晉升,并拿到與才華和努力相適應的薪酬待遇。
特別是拿到股權激勵的優秀員工,即使依然留在基層位置,每年拿到的紅利也比普通的管理層還要多。如此一來,基層的完整性也能夠得到保證,基層干部也不會盲目追求晉升管理層。
畢竟,后者的上升空間雖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卻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適應,不僅難以晉升,反而有可能從“股權激勵清單”上落下來,對嘉谷員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單,至少是三倍以上的收入差距,這對于大多數工作只是為了賺錢的人來說,再重要不過了。
就履歷和貢獻而言,28歲的王航無可挑剔。他既獲得了集團的股權激勵,又充滿了進取心。也是依靠著履歷和進取心,他才能得到整個嘉谷體系最重要的培訓機會,若無意外,以后嘉谷的跨國經營團隊,都會有他的身影。
千載難逢的機會,王航又哪里會在乎辛苦不辛苦?
嘉谷很多干部都是農家子弟,但能通過基層鍛煉、內部雙選會被特意挑選出來,獲得名牌大學出身的學生都無法擁有的晉升與進修機會,絕對不多。
這讓王航充滿了干勁。到達美國后,他就成為了嘉谷國際化團隊有名的“拼命三郎”。
他起早摸黑,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摸透了從谷倉地帶到港口的流通機制和從業者的經營情況,以及美國糧食流通的機制。
從到達內布拉斯加州的第二天開始,王航就開始游走在中西部各州了解情況,一方面不斷與有名的經紀人接觸,逐漸成為朋友的同時也逐漸掌握美國糧食市場的競爭體系;另一方面,他驅車到各州廣闊的田地間,直接聽取農民的意見。甚至有時一直跟在滿載糧食的大卡車后面,認識了所有隸屬與高鴻的系列糧倉。
即使是在努力得過分的嘉谷國際化團隊中,王航此舉也堪稱瘋狂。
要知道,在遭遇超級干旱的美國中西部,室外溫度有時能上升到40℃,一周下來,人都能被曬掉了一層皮。當一個月后,王航到高鴻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的辦公室來匯報工作時,塞爾西差點就被他黝黑的皮膚亮瞎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