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說的大豐收,是全球大豆的連年大豐收。因為這樣一來,大豆價格可能會跌破豆農種植成本線。對于豆農而言,跌破種植成本線就意味著破產。畢竟,按照美國大豆種植環節,大部分農民會先通過貸款購買種子、肥料,再通過收成出售獲得收入來償還貸款……”王航頓了頓,微微一笑:“我覺得這是個機會。”
王航很快就讓齊政見識到了他全面的能力。
首先,他是根據高鴻在伊利諾伊州的運輸線路以及運力最高效的安排,來選定合作的農場范圍。
內陸運輸和海洋運輸是大豆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這兩個環節,絕大部分都是由國際大糧商控制,當事實上的“壟斷”形成后,順者昌逆者亡也就不難理解了。
在大豆收購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大糧商們不約而同地壓縮小型糧商們的生存空間。高鴻也是其中的一員。
對于不在四大糧商合作體系內的農場主,王航開出了可以長期為他們提供倉儲服務的條件——今年這樣的減收情況,自然不會有倉儲的壓力。但是如果是連年豐收季,這些農場主最容易面臨銷路不暢、大豆又無倉可儲的窘境。
大豆不同于玉米,極易受潮,不易保存。如保存不當,便會很快腐爛。而一般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不在四大糧商合作體系內的農場主,最容易成為“炮灰”。“人無近憂必有遠慮”的道理,美國人其實也能懂。
王航敢開出這樣的條件,自然也是因為高鴻被嘉谷收購后,大豆的銷售渠道變廣了,能“空出”部分倉儲對外服務。但這種條件,是自己沒有糧倉的小糧商們難以承受的。
最后,齊政還發現,王航尋求合作的農場主,多是年輕的農場主。
“我畢竟是外國人面孔,而且年紀也不大,與更能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更有話題。”對此,王航輕描淡寫道。
但齊政知道,這是建立在他此前一個月與經紀人的接觸,與農場主的接觸,從而掌握了美國糧食市場競爭體系的基礎上的。
還是那句話,你所看到的成功背后,不知道是人家付出了多少汗水。
等到王航以一己之力為高鴻新增了400萬噸的大豆收購訂單,讓高鴻大豆貿易部經理塞爾西都忍不住向高鴻CEO舉薦的時候,齊政也已經將王航這個人記住了。
現如今,大學生加入嘉谷當農民已經不是什么稀罕的情況了。嘉谷在行業的地位,不會讓大學生有任何從“殿堂”墜入“泥濘”的感覺;嘉谷給出的豐厚待遇,也最多讓人們對大學生當農民,只有一句“年輕人居然不向往繁華熱鬧”的感慨,而產生不了“腳踏泥濘,仰望星空”的贊賞。
不過,當“農民”能當到王航這種程度,即使是齊政,也是要稀罕的。如果再考慮到他平凡無奇的出身,平凡無奇的教育背景,就更覺難得!
嘉谷創立的第二個十年即將開啟,在這個時間節點,嘉谷體系內的一些老管理層,即將退位;而以王航、魏明為首的“新星們”,正在冉冉升起,為嘉谷這艘巨艦的乘風破浪提供新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