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總部,白發蒼蒼的“馴鹿老人”王敬明坐在自己不常來的辦公室內,無意識地擺弄著手中的茶杯蓋兒。
窗外,飽經歲月滄桑的百年銀杏依舊美麗;但更多幾十歲的銀杏樹,身姿挺拔,在朝暉中展示著“年輕樹”的蓬勃氣息。
“……我們在東北雙陽縣的梅花鹿場已經投產,至此,我們在全國三大梅花鹿主產區,都完成了養殖基地布局。今年我們公司的梅花鹿存欄量達到42萬頭,鹿茸及加工品總產量預計能達250萬噸,年銷售收入預計可突破120億元……”在王敬明面前,33歲的楊策像個小學生一樣,一板一眼地跟他匯報工作。
王敬明將目光從窗外收回來,落在自己的副手身上。
我國人工養鹿有近4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亞洲國家食用鹿茸及鹿的副產品都是起源于中國。
近年來,隨著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島國等國的養鹿業逐步成熟,他們由原來的跟在我國后面學步,到目前已逐漸成為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
但是,他們的出現,不僅沒有削弱我國鹿茸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擠占了我國鹿茸在東北亞和東南亞市場的占有量,反而被我國的鹿茸及加工品出口打得潰不成軍。
出現變故的原因,在于嘉谷介入了梅花鹿養殖業。
原本,中國在鹿的養殖方面,起步雖早,但與豬、牛等動物的飼養規模、技術力量、人才隊伍、標準化程度等相比,還相當的落后,仍處于比較原始的狀態。畢竟,這是一個極為小眾的產業。
但誰讓嘉谷的起家之地有養殖梅花鹿的傳統呢?而梅花鹿養殖事業也成為了嘉谷體系的一部分呢?
伴隨著嘉谷的壯大,嘉谷梅花鹿養殖事業對全國梅花鹿養殖產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依靠著嘉谷雄厚的資金和研究實力,嘉谷農牧開展了梅花鹿胚胎移植技術、梅花鹿品種選育技術的研究,得到一種鹿茸產量和出肉率都很高的兼用鹿種;同時加快研制開發鹿產品的保健品、保健食品和深加工系列產品,提高了鹿茸以及副產品的附加值……
雖然梅花鹿養殖產業在嘉谷事業群中只能算是小弟的小弟,但在全國鹿養殖產業界,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大佬了,尤其是梅花鹿養殖事業部開啟了全國鹿養殖產業整合之后。
在全國三大梅花鹿主產區建設養殖基地,推廣嘉谷培育的優良梅花鹿品種,就是其中的一環,主導這一整合工作的,就是王敬明的副手,楊策。
楊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所以他靜靜地聽完后,沒有對他的工作做什么交代,而是突然道:“小楊,我要退休了,這副擔子,接下來就要交給你了。”
突如其來的交班宣言,讓楊策驚愕得頭腦都有些轟鳴了。
像是看出了楊策的不理解,王敬明溫聲道:“我老了,是時候將擔子交給年輕人了。”
“王老,您……”
楊策嘴巴張了張,卻不知道要說些什么了。
他想說王敬明還不老,但是,無論是王老68歲的高齡,還是他滿頭的白發,即使看上去精神矍鑠,誰也無法再說他年輕了。
最關鍵是,他知道王敬明的為人,不喜歡客套話,一向是有一說一。
在嘉谷體系內,“馴鹿老人”王敬明是位名人。
他的有名,不是因為他的兒子王昱業是嘉谷的大管家,更不是因為他的職位有多高。
恰恰相反,這位嘉谷的元老,在嘉谷體系內的職位排次并不高。哪怕是有著“元老”的光環加成,充其量也只與一家子公司負責人的地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