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政瞥了一眼臉色通紅的張博飛,詫異于他的老父也在其中。
“這里,你們員工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對——這里就是‘綠色銀行’!咱們離開了曾經的‘金飯碗’,現在就打造新的‘金飯碗’,自然干勁也足,大家說對不對?”白發中,滲透著自信與希望。
“對!”昂然的吼聲響徹林區,驚起一群鳥雀。
正式工們像是打了雞血似的,興奮的滿臉漲紅;上年紀的“義務工”也回憶著崢嶸往昔,脖子揚的比年輕人還要高。
老人家得意了,笑道:“看看,這就是群眾呼聲。你與其擔心咱們這些老家伙,不如多種能源樹,讓更多的家庭有了生計,比什么都強。”
“您說的對。”齊政老老實實的點頭。
齊政是知道的,從2012年開始,煤炭行業苦苦掙扎,至今,離脫離“苦海”海早著呢。
煤價下行,國家主動壓產減量,嚴控新增產能,對煤礦工人來說,這也意味著將離開曾經的“金飯碗”,或坦然面對轉崗分流,或積極主動去尋找新出路。
煤炭行業是晉省的支柱產業,煤炭不行,百業凋敝。失去生計的,可不僅僅是煤礦工人,還有依附煤炭產業鏈上下游生存的各行各業人員。
現在,很多煤企或煤礦工人,還在硬撐著。作為國企,不到最后一步,是不會減員分流的;作為曾因煤炭過上小康生活的煤礦工人,盡管工資也不斷下降,卻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短時間內煤炭行業能走出困境。
但數十萬煤業職工,乃至傳導的上百萬關聯失業人員,注定要直面殘酷。
晉省能源林基地大部分的工人,是從礦上轉型來種樹的。
他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
在能源林基地種樹,是與井下作業完全不一樣的感覺——這是從一個黑暗的、潮濕的,充滿了孤獨與恐懼的世界,走向一個溫暖的、光明的新空間,一段新征程的開端!
他們的眼里泛著光。
無論是規劃實施能源林建設的馬定文,還是湊熱鬧的陳永貴,都被這震撼人心的一幕,驚住了。
第一次,他們不是從利益的角度,而是從人心的角度,去看待嘉谷的能源林事業。
齊政從其他千千萬萬個嘉谷合作社的社員臉上,看到過類似的希望之光,但每一次,依然為之動容。
我們是事業是什么?嘉谷的事業是什么?
或許,是給漩渦中的人們一個新選擇。
如果說,之前他對于晉省的能源林計劃還有幾分不認真,現在,群眾的呼聲之重,落在他心里,像是榔頭一樣,敲碎了他最后一點不以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