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他對于晉省能源林的生長用水是一點都不擔心的。
如果有心人統計一下,就會發現,自2011年以來,國內再也沒有出現大范圍的洪澇和干旱災害。
他齊某人建立的另類“四橫兩縱”跨域調配水汽體系,就是這么牛叉——今年6月,江南、華南部分地區本應先后出現大到暴雨,6個省區市17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但迄今為止,上述省份也就雨水比正常年份多了些許,而西南、華中地區相繼迎來了解渴的甘霖。
嗯,氣象部肯定發現了,這幾年西北、華北等傳統干旱地區,降雨量比往年明顯增加,夸一句“風調雨順”毫不為過。
當然,其他人沒開天眼,自然也不知道這種改變將是長期存在的。所以晉省水利廳也不會將希望寄托在飄忽不定的降雨上,而選擇相信人工的力量。
除了人工降雨,對晉省水資源最大的補充,還是——引黃入晉!
“好消息是,阿拉鄯‘兩漠水庫’工程東線工程通水在即,今年應該能向黃河補水100億立方米,我們晉省起碼要多分配10億立方米吧。”說著,水利廳廳長還瞄了瞄齊政。
齊政只當做看不見。
開什么玩笑,現在的黃河水配額,仍是依據“八七方案”進行分配,晉省的配額是43.1億立方米。
這當然是不夠用的。但“兩漠水庫”工程東線即將通水,沉寂一時的黃河水資源分配爭議,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誰都知道水現在比黃金都值錢,沒有水什么都干不成。所以20多年來,沿岸各省區對于黃河水資源的爭奪從未停止。現在多出近100億立方米立方米,每個省都希望多分一點水,怕不是要打起來。
雖然“兩漠水庫”與嘉谷很有淵源,但在這樣的“群架”中,嘉谷這樣的小身板,哪里敢摻和?
胡副主任看到此幕,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行了,你也別為難我們的齊董了。黃河水資源怎么分配,還得由黃委會決定,別指望嘉谷了。”
可不是嗎?齊政忙不迭地點頭。
胡副主任也是猛然想起來,雖然這水怎么分,嘉谷是沒有話語權,但有得分,還真的拜嘉谷所賜。
想到此處,他轉過頭,對齊政感慨道:“說起來,就憑這一點,嘉谷就當之無愧是中國對生態貢獻最大的企業!”
此言一出,水利廳廳長眼睛又亮了。
齊政嘴角抽動兩下。
他敢打包票,屆時晉省爭搶黃河水配額,肯定會拿這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