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嘉谷體系已經有這樣的習慣了呀,這也是為什么上到商貿超市,下到農貿批發市場,都喜歡加入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一個原因——在ToB領域,簡單的商業模式才是好的商業模式。嘉谷的工作做得太到位了,誰都省心。
這亦是齊政說嘉谷完全可以自己來的底氣。只要稍作調整,別的不說,嘉谷的倉儲物流體系,太適合做生鮮電商了。
“但你怕電商業務留在嘉谷體系內,會與傳統業務的利益發生沖突。”齊政一針見血地指出。
閆超抿抿嘴,默認了。
這么說吧,嘉谷體系的打法,就像大規模的陣地戰,是個系統工程,哪個部位都需要集團作戰,考驗的是斗志、紀律和領導者調兵遣將的戰略眼光。
而電商的打法,更像是叢林游擊戰,大家可以盡量分散,最重要的是“神槍手”產品經理。
當然,陣地戰的壁壘和護城河遠高于游擊戰,但組織架構不一樣,就不合適混在一個鍋里吃飯。
閆超也不驚訝齊政能看到這一點,能帶領著嘉谷這一艘巨艦穩打穩扎走到今天,沒有清醒的認識是不可能的。
“說說你的計劃吧,包括融資、流量獲取、培養用戶……”齊政不多糾結,話題一轉道。
閆超頓時精神一振,有門。
“……我是這樣想的,國內很多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土地資源分散,個體農戶為主導種植模式下,產銷鏈條狹長,至今仍然無法做到有產有銷。一是線下需要團隊深入產區認識痛點,結合市場需求,在源頭上進行品種升級,這毫無疑問需要嘉谷的扶持;二是線上需求的精準匹配,讓農產品有產就有銷……”
“在引流上,一開始肯定是靠拼單模式打開局面,讓每個人成為一個傳播點,讓用戶養成一個行為路徑,買農產品就上我們的電商平臺,這也是需要長期做的。后面再看情況引入能進一步提供流量的互聯網投資者……”
齊政不時點頭,不時又提出一些頗為尖銳的問題,包括如何在兩大電商巨頭的夾縫中突圍而出,如何解決低價等于質量差的固有印象,如何避免被抄襲模式……讓閆超差點冷汗直流。
關鍵是齊政不只是能指出問題,他還時不時補充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商業策略,細細回味起來只覺大有可為。
到最后,閆超對齊政心服口服,感慨道:“齊董您不投身互聯網創業實在是太可惜了,您對互聯網行業的認知程度,就算比之二馬,也不相上下。”
齊政笑笑,不置可否。
對國內目前的傳統行業來說,互聯網+商業模式確實是一門高深學問,許多核心內容,要么似懂非懂,要么根本就沒接觸過,也完全不了解。
但齊政就不同了,他的眼光好歹遠至六七年之后。雖然沒親自操刀過互聯網項目,但要泛泛而談的說互聯網+有哪些商業模式,還是能說一說的。尤其是不同于主流電商的社交電商玩法,現在的拼夕夕創始人,估計也就只有一個概念,不見得比他了解的多。
要是搞運營搞開發,齊政能做的確實不多,但要在紙上談兵的時候“空談”,他知道的東西就足夠了——沒見過豬跑,還沒吃過豬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