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獲得嘉谷A輪投資的電商平臺“易拼”不聲不響地上線了。
說“不聲不響”,是因為在電商領域,前有兩座大山鎮壓,后有數不清的電商平臺廝殺,“易拼”的創始人閆超也不算什么知名人士,在行業內根本沒有多少人關注。
但市場的反應就不是不聲不響了。
由于閆超既做過電商,又做過游戲,他對前端的理解,包括怎么樣做好軟件產品等確實有一套。而且他出身嘉谷體系,充滿“土味”,對田間地頭的生意,有著超過五環內起家的互聯網創業者的理解。
就跟齊政記憶里的拼夕夕類似,“易拼”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單獨購買”和“拼團購買”兩種購物方式。雖說“單獨購買”方式可以享受更快速的購買服務,但大多數人還是更傾向于選擇價格更低的“拼團購買”。用戶可以通過“加入已有拼團”來實現低價購買,也可以“發起新的拼團”,將商品鏈接轉發分享至社交平臺,達到規定人數時拼單就會生效。
這便是基于熟人的社交電商模式——“社交”提高了用戶購物的參與感,而“熟人”則解決了信任問題。用戶基于微信等社交平臺找到熟人幫忙拼單,新加入的買家可再次分享鏈接尋找熟人,用戶從最開始的購買者,演變成主動為平臺做宣傳推廣的“自來水”,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需求。
好吧,主要還是拼團的價格低得可怕。
就拿蘋果來說,跟市面上動輒六七塊一斤的蘋果相反,“易拼”平臺上動輒是5斤1.99元、10斤3.99元這樣的價格——閆超將獲得的A輪投資大部分都投入到對消費者的補貼中。
也就幾塊錢的事,試錯成本太低了,導致注冊用戶飆升。
靠著“拼單”加上“社交”的新模式,短短一個月后,易拼累計活躍用戶突破五百萬,日訂單量也超過百萬。
這時候就體現出背靠嘉谷這根大腿的重要性了。
農產品相比于其他產品,比如工業產品來講,最大的問題就是儲存期較短。誰都知道,果蔬這樣的產品,放置時間稍久,就很容易變質;如果沒能夠及時的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上,一不小心就會壞在手里——用戶收到一箱變質的果蔬,體驗之差可想而知了。
如果是一般電商,在起步時遇到像易拼這樣貨單量狂漲的情況,估計瞬間就遇上了發貨瓶頸。
像發不出貨、爆倉、水果狂爛、退不了貨退不了款的危險時刻,少不得要輪番經歷。折騰幾次下來,用戶都沒有信心了。
而現在,嘉谷為其提供了成熟的倉配運營支撐,并且保證服務費用低于市場價,一下子就幫助易拼撐過了最危險的起步階段。
嘉谷倉配體系也展現十年建設的成績,短短一個月時間,僅靠一家之力就向“易拼”輸送了整整數百萬噸的農產品。連閆超都嘆為觀止,要知道這只是在兼顧嘉谷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抽調出的運力!
數以萬計的貨車如同遷徙的蟻群向東蠕動,嘉谷大大小小的冷庫同樣被擠滿。在前置倉庫,幾乎每半分鐘,就有一輛滿載的運輸車呼嘯而來,從前置倉出發的送貨車更是綿延幾里!
平均一個果子在倉庫里停留的時間可能就一個小時,最多半天時間,分裝車間內,貨卸下來稍微做一下分解馬上進流水線,分裝好就出去,整個供應鏈鏈條既緊張又有條不紊。
憑借著嘉谷全力運轉的倉配體系支持,易拼的第一槍堪稱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