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的小麥上市了吧,市場反應如何?”齊政看了一眼魏明。
下足功夫的魏明都不用翻看資料,張口就來:“這一批優質小麥,有一半以原料形式投放市場,以觀市場接受度。結果,無意中還推動優質小麥價格來了一波迅猛的上漲。”
齊政愣了一下:“這怎么說?”
“大概是我們的名聲在外,一些企業甚至不惜高價搶購我們投放市場的小麥,使得小麥成交價高出市場正常價格每噸數百元。原本嘛,相對于普通小麥而言,優質小麥這兩年的價格表現一直較為堅挺,這么一搶購,優麥的價格不就狂漲了一波?”
齊政呵呵一笑,道:“現在呢?”
“現在倒是回歸了正常,不過,明顯可以看出,后續的影響不小。年初為爭搶進口小麥份額,不惜冒風險拿到進口配額的部分制粉企業,已有把小麥進口配額做退單處理的想法。”魏明回答道。
齊政有所明了,笑道:“是怕被我們的產能影響市場?”
“看起來是的。”
說實話,魏明對于這樣的市場反應,有種莫名的得意。
看似嘉谷沒有多少存在感的小麥市場又怎樣,嘉谷一出手,還不是差點被嚇尿了。
近100萬畝優質小麥是什么概念?毫不客氣的說,這能滿足全中國至少10%的優質小麥需求。
但因為這10%的需求,又讓多少為爭搶進口配額而瘋狂、任性搶拍的制粉企業感到無奈與尷尬?
這就是威懾力!
魏明曾經以為,這種威懾力只是存在于互聯網層面上的。
——互聯網的頭部企業,都是妥妥的超級公司,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曾經創業者繞不過的問題是BAT抄襲你怎么辦,現在繞不過的問題是BAT不投你怎么辦,都是這種威懾力的具體表現。
之所以馬太效應在互聯網的表現尤為突出,是因為在互聯網領域,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說得嚴重點,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高度壟斷化的行業,老二非死不可。
但在糧油領域,這種“馬太效應”并不算明顯——老大固然強大,老二也能有滋有味地活著。
不過,嘉谷打破了這種界限。
市場對于嘉谷不過百萬畝小麥的反應放大,唯一的解釋,就是誰都認為,嘉谷進場了,市場格局必將重新洗牌。
最明顯的就是直接競爭對手的反應了。
魏明繼續匯報道:“大概也是受此影響,國糧、益海嘉里,包括五得利等大制粉企業,都開始開展優質麥產業化運營的工作,與麥農組成優質麥產業聯合體,紛紛圈起地來。”
齊政不由坐直了身子,問:“圈地?”
“對,在冀省、魯省、豫省,成片成片的優質小麥基地被劃分了出來……”
要知道,專用型小麥的種植有較為嚴格的環境要求。首先,種植地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國內僅有部分種植區適宜廣泛種植優質麥種。如冀省,是全國小麥主產省之一,同時也是強筋小麥的優勢產區。其地理位置、氣候特征,適宜優質強筋小麥的生長,能夠保證更高產量。
當搶占糧源演變為了真正的“圈地”,齊政也不由得喃喃道:“這真的是小麥之大變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