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省中部的九里莊村,不過是中國成千上萬個普通農村中的一個。
但在秋季的寒風中,一則消息給這個平凡的農村帶來了不一樣的火熱。
九里莊村村長帶著喜氣的聲音在村頭響起:“……我受嘉谷工作組的委托,統計一下愿意加入嘉谷合作社的名單……”
“嘉谷合作社?是我知道的那個嘉谷嗎?”有人喊了出來。
“那個每年都大發分紅的嘉谷合作社?”又有人附和道。
臺上村長說話的節奏也起來了:“對,就是大家知道的那個嘉谷。我想,大伙兒應該都聽說過嘉谷吧。”
臺下一片嘩然,村民們都熱烈地討論起來。
別看大家都是農民,農民和農民之間的差距也是極大的。
最基礎的就是看農民是單干還是有組織的。
嘉谷系合作社高端就高端在“嘉谷爸爸”的地位高。
時至今日,嘉谷系合作社在全國不說無人不知,但在農民群體中,尤其是豫省這種糧食主產區,沒聽說過少之又少。
大部分的農民個體,別說是發財了,就是能拿國民平均收入也是奢望。
但加入嘉谷系合作社,是真的有可能發財。就算不是發大財,比原來自己種地增加一倍年收入基本不是問題。
在場的農民,以前是看不起掛著名頭混補貼的合作社,現在則是聞之則喜。
村長沒有等群情激蕩的時候,緊接著就道:“既然大伙兒都知道嘉谷,那我就不多說了……”
這時候,底下卻有人喊了起來:“村長,加入嘉谷合作社還是種植小麥嗎?”
“我得到的消息,是的。”好脾氣的村長不在意自己的話被一再打斷,又道:“所以咱們要盡快統計好名單,以便讓嘉谷安排種植計劃……”
“是要種植強筋小麥嗎?跟豫北一樣?”仍然是同一個人在問,贊同者卻有不少,都關注的看向村長。
洛陽以北的豫北、豫西北等一小塊區域,被省政府規劃為強筋小麥主產區。近來吸引了大批面粉加工企業進駐,各類仿效嘉谷系合作社的專業合作社興起,早就讓同省農民心癢癢了。
大家都知道普通小麥容易遇冷,糧商都青睞優質小麥。但他們本地由于土壤、水量等條件限制,未必適宜種植優質強筋小麥。而且本地加工廠沒有優質麥加工條件,也沒有優質優價的營銷能力,如果他們盲目擴種,會遇到不小的市場風險。
嘉谷系合作社,是他們的希望嗎?
然而,這一次卻不等村長回答,已經有農民高聲喊了起來:“嘉谷讓種植的小麥,你還怕賣不出去?”
“說的是,嘉谷啊,國內種糧第一公司吧,人家種的小麥,還能不好了?”
“它就是種普通小麥,也賣得掉……”
雖然有反對者,但是,這種莫名其妙的信任感,卻是現場的主流。
村長也是愣了片刻,才微微點頭,道:“嘉谷這么大一家公司,一定能賣得出去,大家放心……”
“有啥不放心的,要是靠不住,嘉谷合作社的名聲能傳到咱們這邊來?”
“不知道我能不能在合作社工作?”
“聽說在合作社工作要考核,譬如要熟練操控小麥收割機等機械……”
“嗨,就算不能在合作社上工,出去多打一份工不香嗎?反正有合作社每年的分紅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