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小麥升級計劃的橫空出世,著實是打碎了無數人的如意算盤。
從強筋小麥到中筋小麥再到弱筋小麥無所不種,嘉谷系合作社在小麥主產區遍地開花,部分優秀的二三梯隊的小麥加工廠加入嘉谷的小麥供應體系……
這樣的大展拳腳,在其他同行眼中,只余仰望的空間,就好像自己開著拖拉機,抬頭一看,一架直升機從頭頂掠過似的。這已經不僅僅是速度的超越了,重要的是,飛機能做的事,拖拉機不見得能做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嘉谷的目標一定是制霸小麥行業。要產業化的實現小麥的生產升級,品質升級,也只能用這種貫穿全產業鏈的方法,偏偏沒有哪個同行,能做到這一步。
人家將路子展現出來了,你照樣學不來。如此一來,別說趕上嘉谷了,能不掉隊就已經是萬幸了。
或者,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因為嘉谷的大舉動作,才使得國糧、益海嘉里等龍頭企業得到了相應的參考,或者受到了相應的刺激,才能共同推動行業升級。
歸根結底,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
不過,市場經濟體系對于競爭不陌生,某些不純粹屬市場經濟的體系,卻也被嘉谷的大張旗鼓整蒙了——對他們來說,提前確定好的計劃,一成不變的執行下去,才是熟悉的生態,至于產業界有沒有升級的,關他毛事。
緊張的情緒,自然可能帶來不合常理的動作。
就如齊政沒有想到,最先找上門來的,是國儲糧豫省分公司的李總經理。
“……對于嘉谷,對于齊董,我也是久仰大名了。如果能和嘉谷深度合作的話,分公司上下都很感興趣。這不,我剛就任,就過來拜訪齊董了。”李總笑瞇瞇的望著齊政,氣勢十足的打了一個招呼。
齊政將人讓進會客室,隨口寒暄幾句。
他的打扮和站像,看著不像是公司高管,反而更像是政府官員,齊政也就安靜的等對方開口說明來意。
他停頓了一下,有些不尷不尬的笑道:“齊董,我們是看著嘉谷的糧食基地一下子就在豫省鋪開了,就是想提個要求,嘉谷能否適當控制一下自建基地的規模,好讓我們有條退路?”
齊政卻是稍稍扭頭,道:“國儲糧的托市收購,不就是為了防止谷賤傷農嗎?現在嘉谷推動小麥產銷兩旺,你們還需要什么退路?”
李總挑挑眉毛,道:“儲備量也是需要定時輪換的,我們又不能純商業收糧,嘉谷這樣搞,市場上流通的糧源減少,符合中央儲備糧質量標準的糧源更是大大減少,要保證完成儲備輪換任務,為難死我們了……”
如果僅僅是嘉谷一家,還不至于影響國儲糧的采購糧源。
問題是,嘉谷打開了“鎖定糧源”的潘多拉魔盒,糧商主體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都紛紛進軍產糧源頭,待國儲糧驀然驚醒,形勢已經不一樣了。
變化的源頭,就在于嘉谷。解決問題,或者說讓問題不繼續惡化的方法,自然也只能找嘉谷。
齊政卻道:“其實,嘉谷也有托市收儲的資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