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規”的民營糧企、糧庫,經過國儲糧和糧食局的審核、驗收和篩選,也可以參與糧食托市收購。
別看嘉谷今年才大舉攻略豫省,但硬條件卻是早就夠格了。豫省糧食儲備能力超過1萬噸以上的糧庫,其中有兩成半是屬于嘉谷的。
“我就是怕這個,你兩頭不能兼顧啊。別人只做糧食加工、貿易,都不一定能做好,嘉谷兩頭兼顧,這個呀,不是我說,我覺得不應該了。”李總說著話,看著齊政。
齊政沒吭聲。
“還有一點,我們在省內又開設了200多個小麥托市收購點,按照新的規定,已經不需要嘉谷參與托市收購了。我的建議,嘉谷可以好好鞏固現有的小麥基地,而國儲糧也能有充足糧源完成儲備輪換任務,互相幫扶,這樣豈不是兩全其美?”李總一副為你著想的模樣,卻基本是在下命令了。
齊政看著他,不爽的輕吐一口氣。
別看李總這個職位,似乎并不起眼——事實上也確實不咋起眼。
但是,耐不住糧食收儲系統的特殊地位啊。尤其是在豫省這種兼顧著保障糧食安全任務的產糧大省,國儲糧集團的話語權更加不一般。
糧食產量逐年穩增,市場價格下跌,農民為了豐年保收,就傾向于以高于市場價格的最低收購價,把糧食賣給國儲糧。
這是糧食主產區最安全的保障,別看現在嘉谷又是小麥訂單化,又是合作社保障,不少農民甚至地方官員,要論信任度,還是國儲糧優先。
這也能理解。畢竟,一家是有國家托底的國企,一家是純粹在市場摔打的民企,就算后者的名聲更響亮,也不如前者有保障。
李總,正正的就管著豫省的糧食收儲系統,一點磕絆都不帶的,他的命令,直接就能影響到豫省糧食市場的穩定。
唯一可以慶幸的,就是以嘉谷的體量及獨立性,基本不會受國儲糧的直接轄制。
李總可以影響部分地方官員對落實嘉谷系合作社不積極,也可以禁止嘉谷參與豫省的小麥托市收儲,卻無法卡死嘉谷的糧食供應——嘉谷又不是一般糧商,既不需要賣糧給國儲糧,也不需要從國儲糧的糧庫買糧,從而不得不特別注意維持和國儲糧的關系。只要國儲糧發了話,企業基本都會配合。
事實上,齊政也不可能因為他的所謂“為難”,就輕易改變嘉谷農業的小麥擴種計劃。
這種需要調動集團上下的擴張計劃,上游是有機肥加工廠的擴產,是育種單位的擴產;中游是面粉加工廠的產能擴張;下游是銷售渠道的調整……總不能為了李總輕飄飄的幾句話,就讓這一切準備付諸東流吧。
所以,無論他怎么繞彎子,齊政只是不允。
到最后,李總也失去了耐心,憤憤的離開了,臨走的時候還揚聲給嘉谷扣上一頂帽子:“你們這是缺乏民生觀念和政策觀念,憑借雄厚的資金擾亂市場秩序,齊董,請你好好考慮一下。”
待他離開后,謝開濟馬上和魏明走進了會客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