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又到了,按照慣例,又到了各大公司公布財報的時候。
其中,嘉谷集團公布的營收首次突破5000億元。這個數據,足以讓嘉谷排在中國500強排行榜的第十位,在嘉谷之前,只有九家“國字頭”的大國企,在嘉谷之后十位,依然是清一色的“國字頭”國企,很好的體現了嘉谷的實力和地位。
但吃瓜群眾顯然不是這么想的。
2015年年初,有一篇文章在網上火了:
——對于“嘉谷”這個品牌,大家應該不陌生了。
在我的家里,廚房里的主食是嘉谷大米、嘉谷面粉,食用油是嘉谷食用油;冰箱里的飲料是我老公喝的嘉谷啤酒和孩子喝的嘉谷牛奶;晚上在生鮮超市買的肉食是嘉谷豬肉……不經意間,我們家的餐桌幾乎是被嘉谷包圍了。
哦,你說以上的嘉谷產品你家都沒有,所以你家是嘉谷牌的荒蕪之地?且慢,先別急著下結論。
一開始我也只以為嘉谷系產品僅限于以上所示,但在深入挖掘下,我發現我錯了。
譬如每天都要吃的蔬菜,很多人不知道,現在國內四分一的蔬菜種子由嘉谷以及嘉谷系合作種子公司提供,甚至于你買蔬菜的生鮮超市,例如永惠,也有嘉谷的投資;哦,你說你只去菜市場?我再告訴你一點,全國前幾大果蔬批發市場,都在源頭與嘉谷有合作關系,嘉谷甚至還與它們組建了三個通過國家計量認證的專業果蔬檢測實驗室。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近年來精菜品種也越來越豐富,這是因為部分蔬菜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存在擠壓等現象,導致了蔬菜外觀不好,而采用規格化包裝的凈菜,既減少了城市生活垃圾,也方便了消費者——規格化包裝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嘉谷標準。
又譬如水果,在國內排行第二的水果大省桂省,嘉谷系合作社幾乎無處不在。你說你只吃秦省的蘋果?莫急,嘉谷同時是國內最完善農副產品冷鏈的擁有者,而蘋果是實現全程冷鏈的一個水果大品類,也就是說,你不知道你吃的蘋果中,有多少是從嘉谷的冷鏈庫中出來的。
更不要說嘉谷系的豆奶粉、大豆蛋白等還是眾多食品飲料公司,餐飲公司如肯德基、麥當勞的生產原料……
簡單來說,嘉谷打造了一張密不透風的糧油產業大網,產業鏈上縱橫交錯,從糧食、水果、蔬菜、鮮肉,甚至禽蛋及許多農副產品,無不涉足。就算你沒有直接買到嘉谷品牌的產品,只要你要吃喝,都免不了受到嘉谷的影響。
如果你對嘉谷還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這么說吧,產業鏈條延伸至種植養殖、物流儲運、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質能源以及品牌食品生產銷售等領域,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嘉谷,不僅是中國第一大糧油食品企業,而且是世界第五大糧商(排在第五很大程度是因為四大國際糧商的資歷)。
那么問題來了,我和身邊親友都吃的嘉谷大米和食用油,我和身邊親友都喝的嘉谷牛奶,我和身邊親友都吃的嘉谷豬肉……天天食用,反復購買,算算我和身邊親友每年貢獻給嘉谷的營收,放大來說,嘉谷怎么也不會“只有”5000億營收吧。
不管你信不信,但我覺得,這家包圍了我家餐桌的公司,又在“裝窮”……
……
這篇文章在網上一出,就因為其“嚴謹”的分析和奇葩的結論,爆紅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