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齊政不喜坐鎮總部指揮,嘉谷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一來,集團已經有了以王昱業為首的完善的組織體系和管理團隊,在董事會敲定應對程序后,沒有了齊政必須參與的部分。二來,齊政奔波在外,也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出于安撫人心的需要。
——不僅僅是要安撫其他合作社的人心,還有產業鏈合作商的人心。
在齊政看來,合作商與專業合作社有些類似,都是嘉谷產業鏈條上的參與主體。事實上,齊政毫不懷疑,如果不是產業鏈合作商與嘉谷的聯系更緊密,或者說更受嘉谷體系的轄制,而且大部分合作商比農民更理性,最先被挑撥的肯定是嘉谷產業鏈合作商。
但這種理性是有限的,在輿論紛紛擾擾之際,他們一時也看不清嘉谷合作社的未來。
不說所有,但起碼有一半的合作商,是因為嘉谷系合作社而選擇與嘉谷站在同一條戰壕里的。最明顯的一點是,如果嘉谷系合作社分崩離析,他們的生產都不能正常啟動。
當然,這也是嘉谷所不能承受的。如果一半的產業鏈合作商沒了,嘉谷的供應鏈也算癱瘓了。
所以這次信息局反應很快,在審視各地合作社態度的同時,也密切關注著產業鏈合作商的動靜。
其實,相比其他公司,嘉谷的產業鏈算得上相當穩定了。在上游的合作社“有變”之后,超過2000家的合作商里面,只有200多家人心不穩,就在商言商的角度來說,實屬不易。不過,大多數合作商都屬于在觀望狀態。嘉谷系合作社要是被輿論拖死,他們自然也不會跟著陪葬。
按捺不住的多是新加入的合作商。他們一方面比較少歷史因素的影響,一方面也是本小利薄。齊政對他們的心態倒也很能理解。要求一家資產數千萬的合作商冒著風險觀望是一回事,要求一家資產數十萬的合作商冒風險等待又是另一回事。
嘉谷自然要安撫下這部分合作商。總不能合作社這邊還沒亂,供應鏈這邊倒先亂了吧。
因此齊政在視察完滇省烏蒙山地區的合作社籌備進展后,馬不停蹄的接受了滇省部分新加入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合作商的邀請。
為首的薯業食品公司老總林楓滿面笑容,遠遠的伸出手,啪的一下,將齊政的單手給夾住了,使勁搖了兩下,笑道:“咱總算能有機會拜訪齊董了,我給您介紹一下,這是物云的孫總,這是利康的蘇總……”
“老實說,我們是想了許多辦法,直到去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是加入了嘉谷供應鏈,找到了一個好項目。”
“恭喜你們。”齊政一一握手道。
齊政表現的一點也不謙虛,而林楓他們也并不覺得齊政大言不慚。能成為嘉谷系的合作商,確實是值得恭喜的。
他們其實是知道的,如果不是這次牽扯面太廣,嘉谷產業鏈的穩定又太重要,齊政是不會將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的。
今天得到一個合作商,明天丟掉一個合作商,哪怕是幾千萬上下的生意,也都不放在齊政的眼里了。對他來說,這也許不過是一個報表上的數字,又或者是支持嘉谷供應鏈的一個工具罷了。
“如果沒有合作社的違約風波,我們或許真的能松一口氣。但現在,我們都是麻稈打狼兩頭怕……”林楓苦笑道。
其他老總也心有戚戚地點頭。
他們這些人,大多是在國家提出“土豆主糧化戰略”后,決心加大投資土豆產業的,也因此成為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