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副會長的臉色登時一冷,道:“齊董這么說就沒意思了,要知道,一言堂的生意,從來都是做不長久的。”
他是沒指望齊政一口氣答應全部條件。
但是,連討價還價的意思都沒有,也太沒誠意了吧。
“是不是一言堂的生意暫且不提,但如果沒有好處,當初想必你們也不會與嘉谷簽合同。既然簽了合同,執行就行了;執行不了,我們嘉谷也能幫忙。”齊政聳聳肩道。
也就是嘉谷在水果種植上是以改善土壤、提升口感為目標,沒有培育出什么革命性的品種,以至于給不少果園主一個錯覺——不就是科學種植嗎?我上我也行啊!再不濟,找個技術專家來指導也不難啊。
換做是國產大豆專業合作社,你讓它試試跟嘉谷講條件?保證連個屁都不敢放。因為只有嘉谷能提供產量翻一番的“嘉豆13號”,其他公司甚至連挖角的想法都沒有——要開出多高的收購價,才能抵消嘉谷帶來的翻一番的產量?
盧副會長正是有著某種錯覺的人,他舒了一口氣,接著齊政的話問道:“嘉谷怎么幫忙?”
齊政淡淡一笑:“你們實在不甘心的話,可以把手中的合作社股份賣給嘉谷,拿錢走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豈不快哉?”
盧副會長的氣勢不免一滯。
“噗……”一邊的陸會長忍不住笑了。
依然以沃柑為例。
去年嘉谷農產品供應鏈的沃柑收購價格普遍是9元/斤,而在嘉谷管理得當的情況下,沃柑豐產期畝產可突破萬斤,這樣一來,其中的收益有多高,可想而知了。
可以說,在市場跟風將沃柑生意做成一個爛生意之前,這不是一個果園,而是一個金礦。
盧副會長他們又怎么舍得放手?脫離了嘉谷的生產管理技術、儲運體系乃至銷售渠道,就算選擇同一個項目,也不見得有利可言。
歸根到底,他們就是想趁機多爭取點話語權。
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不鬧不成樣,鬧了以后才是自己的。
可惜,齊政的底氣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充足。
有些合作商,需要安撫;有些合作商,則不能慣。
齊政甚至不覺得盧副會長之流是麻煩,對于他們的討價還價,有太多的解決方案了。最直接的解決方案,就是——
“說起來,第一批被我們告上法庭的合作社,判決也應該要下來了。”齊政貌似不經意的感慨道。
此言一出,別說是盧副會長了,就是看熱鬧的陸會長,心臟都“怦”的一跳。
別看嘉谷平時走的是善男信女風,一副有財大家發的模樣。
但該杠的時候,嘉谷也是真的能杠。
將涉及上千戶農民的幾十家違約合作社一同告上法庭,鬧得全國皆知,嘉谷干了,不帶一點猶豫的。
沒人覺得嘉谷會敗訴。
國內很多法規向來如此,劃出線來,雖不嚴加監管或執行,使得下面漸漸的越線而行,但到了需要執行的時候,無辜者甚少。
盧副會長有點后悔自己跑來出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