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谷農牧擴張戰略的激進,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拉來了中國豬肉由散戶時代邁向寡頭時代的序幕。
正如齊政所說,誰都不愿意錯過這個大賺一筆的“風口”,更不會認為自己會是“中招”的那一個,或者說,總不能眼睜睜看著嘉谷農牧吃盡了“非瘟”帶來的紅利吧。
但也正如王昱業所說,沒有那么大牌面,就別想瞎跟風。
翌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用了《養豬的“風口”不是所有人的“風口”》的標題,引人矚目,更加能說明官方的態度。
【……非洲豬瘟是一面鏡子,把我們所有東西照得一清二楚。
一個地區、相關部門以及一個豬場的管理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是怎樣的?各級領導的責任擔當、從業人員的素質、專業人士和科學家的素養,到底是怎樣的?在這次疫情的全面檢驗中都暴露無遺。
非瘟沖擊下,我們的養豬業損失很大,我們的養豬人、我們的行業真的需要認真反思。
但是,我們的國家,每遇危機,必有脊梁挺身而出。
作為泱泱養豬大國,危機中自然不乏亮點,譬如——嘉谷農牧。
作為行業內第一家擺脫非瘟影響的養豬企業,嘉谷農牧用成績闡釋了生物安全并不是要寫一大堆東西掛在墻上,是寫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中,那才叫真正的生物安全。
憑借其更少的邊際成本彈性,完善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以及更好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嘉谷農牧完成了逆襲,站在了養豬的“風口”。
越來越多人看到到豬正在“飛”,也看到行業集中度高、規模化對防控非瘟等疫病有顯著的優勢。而且參考所有養豬業發達國家的發展軌跡,規模化養殖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非瘟似乎已經不可怕了,跟著嘉谷農牧的腳步,大干一場,才是讓養豬人興奮的消息。
但這只是眼前的一個幻象。
因為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說是“有樣學樣”,但你真的學到了嘉谷農牧的核心競爭力了嗎?
“防非”策略將在所有人都經歷一遍后逐步成熟,成功概率將遠高于現在。但核心競爭力——種豬、管理水平、人均效率等體系化能力,沒有經過踏踏實實的投入,是無法打造的。
譬如種豬,不管你是規模戶還是中小戶,不管你是擴張還是復產,全都繞不開生豬育種工作。非瘟疫情造成種豬大量減欄,據農業部估算,非瘟疫情使得祖代存欄,二元母豬存欄受損嚴重,全行業母豬來源三元留種——正常情況下,三元母豬不會被留種,因為將原屬商品豬的三元豬作為種豬雖能在短期內提升產能,但是其繁育能力及周期過短的缺陷將日益顯現。
擴(復)產無種,談何競爭力?全指望進口種豬嗎?
嘉谷農牧是怎樣做的?首先他們有自己的核心育種場,打破了商品豬“引種-退化-引種”的循環;其次他們的生豬育種工作不但跟得上擴產節奏,還加快了我國優質種豬基因的迭代……
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團隊是沒有靈魂的。
從技術角度講,對于當前的養豬戶,尤其是大型養豬戶來說,在防非的同時,現在應該開始未雨綢繆、天晴修屋頂,打造出自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踏踏實實育種,培育出足夠的優秀種豬供內部更新、擴張;招聘、培養專業的人才,充實公司人才庫……】
——如同毒奶事件后嘉谷乳業被塑造成乳業界的標桿那樣,做好穩產保供任務所帶來的聲望,毫不意外的將嘉谷農牧塑造成了中國畜牧業界的標桿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