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招兵買馬,必有大計劃。
陳哲年就是這樣,一邊鼓動著小年輕們加入海洋牧場建設的事業,一邊拋出一個擴張大計劃,渾然不顧其在小范圍內鬧得雞飛狗跳。
首先接觸該計劃的是琴島海洋經濟處劉處長。
作為一個擁有800多公里綿長海岸線的海濱城市,琴島在海洋科技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省級以上海洋科研機構占全國40%以上,高層次海洋科研人員占全國30%,涉海院士占全國42%;而且近年來,琴島一直致力于進一步發揮海洋科研優勢。順理成章的,海洋牧場事業板塊的總部設立在這座海濱城市。
也因此,劉處對陳哲年并不算陌生。
但即使如此,當看到嘉谷提交上來的大計劃報告,心里依然猶如被一萬頭草泥馬踩過。
又一個“三百億”計劃?我知道你嘉谷農牧最近是農業部扶持的香餑餑,在養豬行業“興風作浪”,但也不帶摟草打兔子的呀?
再看看他這計劃:“申請確權海域一萬平方公里,投資三百億元,建設超級海洋牧場……”
劉處只覺接了個燙手的山芋。
別的先不說,一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個什么概念?
國內的領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總面積不過約為300萬平方公里,琴島領海基線以內海域面積不過8000多平方公里……雖然嘉谷農牧建設海洋牧場計劃的范圍并不局限于琴島海域,但這樣的計劃明顯是要上交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的,屆時,會不會被斥之為荒謬?
經手這個計劃的劉處坐不住了,火急火燎地找到陳哲年:“你的計劃是認真的?咱可不興什么討價還價的。”
陳哲年向劉處點點頭:“當然是認真的,我干嘛要跟你們討價還價?”
劉處盯著陳哲年看。
陳哲年莫名其妙的回看他,且問道:“有問題?”
當然有問題,問題大著呢!
劉處想看看他到底哪來的信心,覺得這個三百億的海洋牧場計劃有批復的可能。
作為海洋經濟領域的專業人士,劉處很清楚“萬里海域開發”的分量。
像耕種陸地一樣“耕種”海洋,是很多人的夢想。
幾千年前的第一次農牧業革命,使人類完成了從采集捕獵向種植放牧生產方式的重大轉化,也揭開了以水土為基礎的綠色農業的篇章。如今,當世界各國備受土地短缺、環境惡化、人口膨脹等問題困擾時,藍色農業,即以海洋為基礎的水生農業,再次奏響了一場新的世界性農業革命的序曲。
對于國內農業界、科學界乃至生物界來說,“藍色糧倉”的開發始終都是一根誘人的紅蘿卜。
劉處曾經也被這根紅蘿卜誘惑過,但他沒錢沒人,所以只是單純的想一想而已。
嘉谷倒是有錢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