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微停頓了一下,面向劉處,問道:“現在,我說我們要搞超級海洋牧場,誰還敢笑?”
劉處臉上的笑容,早就不見了。
他仿佛現在才回憶起,嘉谷這家公司,從來就不是以常理度之的主。
在國內,能創造奇跡的公司,自然是有一些的。
然而,能屢屢創造奇跡的,說是鳳毛麟角也不為過。
這樣的“奇跡創造者”,在遭遇滑鐵盧之前,哪怕是口出狂言,誰又敢笑?
起碼,人家放的不是“炸開喜馬拉雅山脈,引入大西洋暖流”這種不靠譜的“狂言”,而且,人家還實打實在海洋牧場上投入研究了多年。
劉處突然覺得,自己似乎是笑的有些早了。
“這大海開發,與陸地開發,還是不一樣的。”他竭盡所能的找了個差不多的解釋。
陳哲年不置可否,但也不再反駁:“先把計劃遞上去唄,反正,肯定少不了專家評估的。要是上面說不行,那我們再修改也不遲,對吧。”
劉處談不上心悅誠服,但是,話已至此,他也說不出其他反對的意見。
……
不出所料,這樣的計劃遞上去后,相關部門都震驚了。
別人如何反應齊政不知道,但他第一時間就接到了農業部韓部長的電話。
韓部并未著眼于海域規模啊、投資規模啊什么的,他一上來就抓住了重點:“嘉谷對于這個計劃有多大的把握?”
來了!
齊政一接到電話,就苦笑連連。
要說這個計劃的出臺,他也是被嚇了一跳的。
以嘉谷的財務體制來說,不要說三百億的項目,上千萬的項目都會第一時間標紅放在齊政必須馬上處理的文件中,過百萬的項目都要放在齊政必須閱讀的文件中。
當時看到嘉谷農牧同時遞上來的兩份報告,齊政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我了個大艸,哪里又冒出來的一個三百億計劃?嘉谷農牧這是要打土豪不成?
按理說,這樣的項目不用說啟動,哪怕是開始籌備都會有文件第一時間送到齊政這里,怎么會如此突然?
直到叫來陳哲年,才把這個三百億大計劃背后的種種摸了個通透。
眾所周知,我國的淡水魚消費量遠高于世界平均,但海鮮消費量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起步很晚,海水魚類養殖仍然是我國相對的短板。尤其在技術、產品質量、環保等方面與歐美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這不是簡單靠提高產量能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