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刻之前,溫信一直以為,嘉谷海洋牧場也不過是大一點的“養殖場”,可能也投放了點人工魚礁,但并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海洋牧場”。
他怎么也沒有想到,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利用人工魚礁、海草床等營造適合魚類生活的,并配有環境監測系統、防止魚類逃逸系統等科技設施,不污染海水和環境,底棲生物和上中下層魚類兼而有之的海洋生物世界!
在這個海洋世界中,人類能做的不再是漁獵與養殖,而第一次成為大海的“牧羊人”。海洋牧場本身是一個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人類退回到與大海和平相處的角色,成為一名觀察者和監督者,而不像人工養殖那樣,成為全能的上帝,沒有顧忌地按照需求來對待大海。
溫信目不轉睛的打量著“可視化”的嘉谷海洋牧場,與自己在南韓見過的統營海洋牧場暗暗比較。
毫不遜色!
但是,嘉谷怎么能!
在陸地上建立一個牧場尚不是容易的事情,何況在大海里?
建設海洋牧場,首先要對海洋環境進行改造。如改造灘涂、建造海底山脈、種植海藻和海草、投放人工魚礁、制造人工上升流等。同時還要解決很多在陸地上不存在的問題:比如海洋是開放的,魚可以自由游進或游出一個海區,人卻無法直接到海洋中去驅趕魚群,那么限制魚群的活動范圍就是個難題……這些不僅需要海洋技術的提高,而且需要重金投入以及漫長時間的等待。
溫信私以為,國內第一個真正的海洋牧場,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而且必須在國家的支持下才有可能誕生。
但眼下,一家民企,真的做到了。
屬于我們國家的,真正的海洋牧場!
視頻無聲,看在溫信眼里,卻令其渾身戰栗!
那是一種感同身受的激動與感動!
這就像給了國人一把馴服大海的自然鑰匙,每一名海洋研究員,都因此心潮起伏。
盡管不是每一個研究員,都能像溫信那樣有機會見識過國外的真正的海洋牧場,但并不妨礙他們理解這樣的嘉谷海洋牧場意味著什么。
——牛嗶啊!
——完全有別于國內的養殖場!
——難怪產出的海產品具有野生之高品質,人工養殖之高產量!
越是高水平的研究員,就越能懂其中的不凡。
這些人早就看傻了,半天沒人吭聲。
而這就苦了以陳堅、梅總為首的投資機構代表們。
研究員們目不斜視、情感外溢的表現,讓他們貌似在見證著什么了不起的東西,一時不好開口打破沉默。
但他們左看看,右看看,嗯,海藻很多,大小魚兒很多,落在他們眼里,不就是一部略夢幻的“海底森林風光片”嗎?
麻蛋,究竟牛嗶在哪,倒是出個人來說說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