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是渤海,需要治理的環節卻在陸地上。部門之間打架且不談,治理的難點還在于地方要發展,而環保部門的權力卻根本不足以提高地方發展經濟的環保標準。”陳哲年就差沒點名說對方是異想天開。
這一點齊政是贊成的,正如陳哲年所說,渤海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環渤海地區高強度的資源開發和重型化的產業結構——在僅占全國總面積5.4%的環渤海地區內,集中分布了全國總人口的18.5%、國民生產總值的22%;每年排入渤海的污染物達70多萬噸,占全國入海污染物總量的47.7%……
陸上的污染源頭不解決,哪怕去十個嘉谷,也只能說是減緩了惡化加劇的趨勢。因此陳哲年一聽,整個人都不好了,忙不迭的搖頭反對。
不明確表態不行啊,陳哲年是知道的,大部分的嘉谷人,包括他在內,多多少少都帶著些理想主義。
不賺錢也不在乎,這種項目在嘉谷體系內又不是第一個了。
不需要什么解釋,無非是有錢任性罷了。
但海洋事業板塊還是初生的體系,說得難聽點,就是“窮逼”一個,可沒有多少資本任性。
渤海那是能輕易“折騰”的嗎?2010年至今,渤海年均出現赤潮9.8次,累計發生面積2021平方公里;渤海的油氣產量又占我國海上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加之進出渤海船舶年均約60萬艘次,導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風險極大——要是海洋牧場碰上溢油事故,那就真的是欲哭無淚了。
齊政看他“如臨大敵”的模樣,只覺好笑,道:“你說得對,但是有一點對方說的也沒錯。海洋是一體的,海水是流動的。”
“海水水質逐年惡化,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海水污染會產生病魚病蝦,而我們的海洋牧場中,吸引聚集而來的魚蝦不在少數。只要大環境不改善,我們再怎么逃避都避不開影響的。”
聞言,陳哲年的表情變的凝重起來。
其實,又何止海洋是一體的?放大來說,我們整個星球環境都是一體的,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莫不如是。
如果確實沒能力也就罷了,窮則獨善其身,還不至于讓齊政猶豫。
但是,在齊政的能力體系里,重建生態之路還是有一定把握的。
也只有這樣的家伙,才有余力考慮做一些別的什么的事情。
陳哲年就看到齊政若有所思的表情,心里一突,慌忙道:“老大,此事要從長計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