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從各方面反饋來看,這一項打5分也沒問題。但誰知道擴大養殖規模后會怎樣,我看,就打4分吧。”劉經理不想總是給高分,但事實勝于雄辯——嘉谷出產的海鮮已經成了大型連鎖餐企的偏愛。
有個說法是消費能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解決溫飽,第二個發展階段是強調物質的貴重性,第三個階段是心理上的滿足感,第四個階段強調的是精神上的富裕。
國內富起來了,仔細觀察下身邊,會發現周圍人消費觀念不在一再的追求、崇尚奢侈品,轉而注重質量、健康、舒適度,消費理念逐漸回歸內心的滿足感。
第三階段健康、舒適體驗追求理念的迭代,也悄悄的影響著海產行業的發展。中產階層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識的覺醒,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添加劑、轉基因、純天然等概念。
野生捕撈當然滿足不了消費的需求,但嘉谷的仿野生養殖可以。
還是那句話,不僅僅是海鮮,對于嘉谷體系的產品而言,品質甚至不再成為產品的賣點,而是成為了產品的“基礎”。
最讓人蛋疼且羨慕的是,人家通過擴大規模,一如既往的保持著仿野生的品質,但成本卻能降至一般水平。
助理無所謂的道:“還有嘉谷供應鏈的冷鏈和配送條件越來越發達,這個要不要加分?”
劉經理遲疑片刻,道:“雖然如此,但我們海產批發市場的選址本就綜合考慮了經濟、消費、基礎設施、交通物流等一些列因素,嘉谷的冷鏈物流是為了彌補我們的不足的話……算3分吧。”
雖然只是私下里的估算,他也不好意思太不公平。
助理道:“那就是18分了?”
“唔……”劉經理看著下面一排還沒計算的項目,有些牙疼了。
事實上,等兩人算到最后,助理發出了驚呼聲:“我們是不是將標準放得太寬了?”
劉經理亦是沉著臉道:“73分,的確像是個放寬標準的分數。但你我都知道,其實評估標準是偏嚴苛了。”
一共20個大項,每項以5分最高,最終評估的結果是某個供應體系有多大的幾率“征服”市場。
按照以往的評估模式,通常50分以上的標準,沒有大的問題,就相當契合消費市場了。至于70分以上的標準,已經是很難得的高分了,這意味著很有可能在市場上所向披靡。
他們也是算了又算,才確定嘉谷的海鮮生產供應體系達到了73分的標準。
“這樣看,國內海水養殖未來幾年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啊!”助理呲的吸了一口氣。
劉經理也不知是佩服還是惱怒:“是啊,嘉谷的海洋牧場,怕是正引領著第五次漁業浪潮!”
要知道,伴隨著共和國年輕的腳步,國內海鮮養殖產業從零開始,歷經了4次標志性的養殖浪潮,成為了世界第一的漁業大國,實現了“養殖高于捕撈”、“海水超過淡水”的兩大歷史性產業突破。
從海洋藻類養殖開啟的第一次浪潮,到海洋蝦類養殖浪潮、海洋貝類養殖浪潮、海洋魚類養殖浪潮,對優化13億人口的食品結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