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了一會兒,終于,嗡嗡的議論聲響起來,有一些人實在忍不住,在那里側頭接耳,低聲的議論著。
“怎么沒有開會了呢?”
“你看,全部又回來了。”
“難道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意識到可能已經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人自己嚇了一跳,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了過去。
不少人,無形之中漸漸的圍了過去,圍了一大圈,在這個大圈的中心是呂國棟、楊帆等人。
“好像是有辦法了呢。”
“真的,好像真的有辦法了。”
依稀明白這些一點之后,很多人臉上露出了驚喜之色,有的人更是惦著腳尖,伸長脖子,豎起耳朵。
一把手呂國棟親自指揮,分段制造車間的領導親自安排,找了一塊有同樣表面折疊缺陷的球扁鋼,有缺陷位置的那一塊切割下來,安排一名水平最好的鉗工,拿著砂紙認真的打磨。
四周的工人們,技術人員們,質量人員們終于明白是怎么一會事,原本高興的神情,現在表現各異,有人看好這種方法,也有人表示懷疑。
“不可能吧,哪里能這么簡單。”
“即使打磨光滑了,難道這折疊沒有深入金屬組織之中。”
“我看這樣是不行的,治標不治本。”
不少人紛紛表示搖頭,實在是不看好這種方法,但也有一些人對此保持著希望,持有不同的意見。
“也許可行呢。”
“我認為不是沒有道理,關鍵是看折疊的深淺程度。”
“我相信,這個方法是有效的。”
對這一方法持肯定意見的人,他們這樣說著,臉上一直保持著希望,祈禱著這種方法能成功。
“這里再打磨一點,這里也是一樣。”
楊帆一直在旁邊看著那名鉗工老師傅拿著砂紙打磨,甚至還忍不住指導他兩句。
老師傅并不認識楊帆,但見呂國棟、陳紹華等陪同這這位年輕人,也沒有說什么,無條件的執行。
只是心里難免嘀咕兩句,這年輕人是誰啊,這么牛氣,呂廠長和陳總建造師都親自陪同著,年輕人說這么做,幾位大領導都按照他的意思去做。
牛氣。
這是我見過的最牛氣的年輕人。
心中雖然這么嘀咕,但手上并沒有停下來,這位老師傅的水平還不錯,有折疊缺陷的部位用砂紙打磨得十分勻稱,光滑,并沒有出現有的地方打磨過度,有的地方又不到位的情況。
“楊主任,您看可以了嗎?”
分段制造車間的主任,見鉗工老師傅打磨完畢,親自這樣詢問著,眼神之中滿是希望之色。
他自然希望這個方法是有效的,從開工建造這些分段到現在,已經足足好幾個月,尤其是在那炎熱的夏季,工人們簡直就是揮汗如雨,渾身衣服濕透。
那一幕幕,歷歷在目。
如果方法有效,他們的這一切勞動成果將得到肯定,不用幾天之后,這些制造完工的分段就能運往船臺,開始首艦的船臺建造。那些正在建造之中的分段,也能繼續進行。
如果方法無效,那就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