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造工藝,在總段合攏之前,一些大型設備需要紛紛安裝到位,總段合攏之后再進行大型設備的安裝,那就十分的不方便,甚至是部分大型設備無法再安裝。
李正軍道:“那倒也是,東江造船廠的速度更快。”
氣氛輕松,三人這么聊著,坐車前往東海市國際機場。
.......
相比楊帆的輕松,顧政新則完全輕松不起來,相反,身上的壓力巨大。
這臺“獨生子”設備出了故障,主板上的工控芯片壞掉了,設備無法在繼續使用,導致還有三件箱蓋無法繼續加工,可能會導致第四臺柴油機沒有箱蓋可以裝配。
紅旗廠很快就聯系了代理商,他們的反應也還算比較快,沒有多久就聯系到了設備的生產制造廠家。
這家制造廠家回答,可能需要至少二十天才能派人過來維修,詢問其原因,為什么要這么久。
人家回答,在我們國內他們暫時沒有售后服務機構,他們的售后維修人員簽證需要時間,二十天是最理想的情況。
那就不能干等對方的售后人員過來,只能另想辦法。
顧政新想道的是向兄弟單位求援,幾個電話打出去之后,他的心情就更加糟糕了。
這些兄弟單位要么沒有這樣的數控設備,要么就是無法加工這么大尺寸的箱蓋。
這可怎么辦呢?
顧政新還在辦公室之中,眉頭微皺,還在想辦法。
又打了一個電話之后,最終放棄了找兄弟單位幫忙加工的想法,他心中想道,看來只能靠自己了。
還剩三件箱蓋,只要能加工合格一件,那就算是成功,起碼能保證第四臺柴油機的裝配。
三保一,應該有一定的把握吧。
拿定主意之后,顧政新親自組織相關人員開了會,拿出了一套加工方案,選了經驗最豐富的師傅,沒有大型的數控設備,那就用普通設備。
制造車間內。
一臺普通加工設備旁邊擺著三件未加工的箱蓋,也圍了好一些人,顧政新、制造車間的武主任,好幾名管理人員,好幾名技術員等等。
第一件箱蓋終于被抬上這臺普通機床的工作臺,這個工件被仔細的固定好,對好刀,確認無誤之后,這名經驗豐富的工人開始加工。
現場一下子安靜下來。
有一些人心中莫名的緊張,祈禱道,老天保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成功啊!
這名工人也不敢大意,全神貫注,這樣高精度的加工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并無十足的把握。
也知道這個關鍵時刻,他不得不上。
如果連他都膽怯不敢上,那其他人就更加不行,因為他是整個制造車間技術最好,經驗最豐富的工人之一。
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似乎非常的漫長。
終于,這件箱蓋的幾個精密孔全部加工完成,有一些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更多的人則在心中想道,加工質量怎么樣呢?
加工合格了嗎?
........
今天的更新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