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這些人,包括剛才充大方出風頭的李小江,全都瞪圓了眼睛,合不攏嘴。
不為別的,誰都沒想到寧衛民行事風格這么局氣,這么大方。
就只因為八竿子打不著的華夏姑娘死在了東京,他不但跟使館那邊聯系,主動承擔了后續所有費用,而且居然還有這樣的圣人情懷,這樣的宏偉目標。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想法雖好,卻實在不切實際。
所以很快,從震驚中回過神來,大家就紛紛發出了泄氣的回應。
“什么?真能完全避免此類事件嗎?誰不想這樣啊?可……這……這怎么可能呢?”
“是啊,東京又不是天堂,每個人在這里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個滬海姑娘錯就錯在她自己輕信他人,別人即使想救她也不可能啊?我們再替她難過也于事無補,等我們知道這事兒就已經晚了。”
“哎,要不說,福禍不由人,富貴天注定呢。這種事兒啊,只有老天爺才說了算……”
甚至有人對寧衛民直言相告,“寧總啊,我不是想和唱反調,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在座的每個人都不想自己的身邊發生類似的事兒,可問題是,我們又能怎么樣呢?說句大實話,我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借錢出來的,連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又哪兒有余力去替別人操心,更別提給予什么幫助了……”
卻沒想到寧衛民聽了這些話,是既沒表現出什么不快來,也不見絲毫因被大家反駁而難堪,反而點頭稱是。
“我明白,大家都不容易,各有各的煩惱,這都是事實。可你們有沒有想過,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團結起來啊。俗話說,一人計短兩人計長,三個臭裨將就能頂個諸葛亮。俗話又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像我們這些華夏人,在這里最親近的,最能信賴的,最能依靠的,也就是我們彼此了。我始終相信,人多力量大。如果有困難,也許一人確實克服不了,但不代表我們大家一起克服不了啊。你們說呢?”
沒錯,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不過問題恰恰就在于寧衛民的設想好像太理想化。
按他的意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真能這樣,那當然是好。
可關鍵就在于,每個人活得都不輕松。
沒有人真的能夠保證在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自己就真能騰出手來幫忙啊。
時間,經濟,都是代價。
而且即使自己出力幫忙了,那下回自己需要幫助了,就真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嗎?
要是自己幫了別人,到時候沒人幫自己,那才是最大的傻瓜呢。
所以這一席話,直接讓大伙兒沉默了。
就連褚浩然和劉洋、陳頌這些人,也是面面相覷,都感到不好接話了。
畢竟寧衛民沒提前給他們打招呼,他們也有點猝不及防。
倒是李小江頗懂得察言觀色,他看出寧衛民多半已經有了具體的想法了,而且也相信寧衛民這樣的人做事必定是有章法的,絕不會無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