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合適。這么好的事兒,誰攤上誰得了暈頭,不能再讓你給墊錢啊。我做主,誰要報名,誰家交一百塊錢,不,連去年該交的提留款也得補足,否則別去。”
“叔,算了,還是我墊吧。”
孫五福笑了笑,卻顯示出該有的擔當來,“村委會不容易,您不容易,大家也都不容易,真要是逼著大家交了這錢,估計不少人家又得賣雞賣豬,過上半饑半飽的日子。何必呢。我是孫家村的人,這么多年在外,也沒給村里做過什么貢獻。現在這種關鍵的時候,我不幫大家誰幫?您就聽我的吧。這錢我出得起,而且是暫時墊的,回頭我給您拿三萬來。”
如此,孫慶友也沒話說了,看了看欲言又止的孫四喜,他發自肺腑的表達佩服。
“五福,你可真出息了。孫家村有了你,是整個村子的福氣啊。不過用不了這么多錢,哪兒用三萬啊。一半也就夠了。”
然而孫五福卻說,“叔,您也別推辭。俺還有些個想法,您聽聽怎么樣?”
“你說。”
“還是眼前這事兒,誰去日本打工誰發財,肯定大家都愿意,被選上的人得樂壞了,您說對嗎?”
“對。”
“可他們發了財,那些家里沒有壯勞力的人怎么辦?老弱病殘,孤兒寡母就該受窮嗎?還有沒選上的,或者身體條件合格,但想去去不了的呢,比如像我哥這樣的,這公平嗎?大家會不會因此產生紛爭和矛盾?”
“這……”
“所以,我的想法是,個人富了不能忘了家鄉父老。更不能讓兩極分化,不能窮的窮,富的富。要依著我,去日本打工的人,包括我在內,今后應該從每年打工收入里,拿出一個月的工資上交給咱們村委會。這筆錢用來支付村里所有的開支,提留款,修路,辦學校。給困難家庭發補助,贍養孤寡老人。如果還有多余的,每年給咱們村里留守的人分紅。不管是男是女,還是老人孩子,只要咱孫家村的人,人人有份。”
什么叫語出驚人?
這才是真正的語出驚人。
孫五福這番話一說完,現場幾個人全都傻眼了。
就連孫四喜都跟不認識自己的兄弟一樣。
不過說實話,他這主意還真能解決太多的難題了。
將近二百人去日本打工,每人交十五萬日元給村里,那就是差不多三千萬日元啊。
按私人兌換的匯率,小二百萬人民幣。
別說幾個村了,就是鄉里一年也沒這么多錢。
均分在每個村民頭上,能有兩三千,真要是這么實行了,這簡直能稱得上一舉使得全村皆富的豐功偉業。
孫家村必然成為被周圍所有村,甚至是鄉里,縣里,羨慕的對象。
今后就是孫家村里的傻子,都會有別村的姑娘搶著嫁過來。
于是老半天,孫慶友才終于出聲附和,他滿是激動,充滿感情地說,“好啊,五福,你這主意太好了。不貪圖榮華富貴,自己發跡不忘家鄉。就沖你辦的這事,就值得給你樹碑立傳,人人愛戴。干脆這樣好了,學堂要辦起來,路要修好了,全都起你的名。你是孫家村的恩人啊。一定要讓孫家村后代子孫永遠記得你。”
而他這話也夠份量的,孫五福自然也被嚇著了,再沒了剛才的胸有成竹,頭上冒汗,趕緊謙虛低調,“叔,別,別,不至于……”
“至于,我說的,就這么辦。”
看著不容置疑,較上勁了的村長,孫五福還真有點頭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