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的6月中旬,全世界的媒體開始聚焦在了京城。
蘊藏著電閃雷鳴、即將暴風驟雨的天氣變化攪動的全國人民心神不安。
然而河北保定府的孫家村卻沒人關注算不得太遙遠的京城,因為此時此刻,他們有自己更關心的大事兒要忙活。
孫家村的群眾其實已經不怎么習慣露天開大會了,但這一天突然重新舉行了,打谷場上擺上了桌子,插上了彩旗。
孫家村的村民就如同發現新大陸似的奔走相告,紛紛來到打谷場,駐足觀望,紛紛猜測著有什么大事要發生。
事情是在村長家商量的,除了孫家哥倆就只有村長老兩口,隔天村長和村委會幾個成員開了個小會,這事就定下來了。
當天下午就是開全村大會,因此消息沒能完全走漏,現場提前來看熱鬧的眾人頓時嗡嗡嗡討論成一團,說什么都有。
等到大會正式開始,場面更是火爆,所有人聽到孫五福給大家帶來了發財致富的機會,可以一起去日本,都激動了。
現場就跟一鍋滾燙的水一樣,沸騰不止。
任憑村長怎么喊,都不消停,差點沒壓住局面。
盡管有些人比較狐疑,畢竟短視,也比較自私,對于去日本的安全是否有保障,能否掙到錢,還有要少拿一個月的工資,必須無償交給村委會這些事情,都頗有微詞。
但在孫五福親自登臺為大家講理由擺道理,回答問題做出解釋之后,大家想來想去,討論來討論去,還是安了心,而且覺得交一個月工資給村委會這法子最公平合理。
畢竟能去日本打工的人已經得到最大的好處了,大家拿出一點給同鄉同村去不了的人分享,照顧照顧弱勢群體也算是應當應分。
而且即使去日本掙錢的人,自己家里也有人留在村里,既然都能分上一份,并不能算怎么吃虧。
于是后面的事兒也就好說了,大家開始回去商議,打算報名的人選三天后集體去縣醫院體檢,身體健康有隱患的人可去不得。
而孫五福的哥哥孫四喜,也因為這件事被提拔進了村委會,村主任孫慶友拍板決定,專門給他設立了一個職務——海外經濟委員。
對這件事情,雖然多少顯得有點不公平,但出奇的卻是,人人心服口服。
既然心服口服,那就是公平。
一個星期以后,這件事的影響擴散到了孫家村周邊的地區,幾乎所有孫家村的人不管去不去日本,全都喜氣洋洋,見著別人就要廣播孫五福的善舉,告訴別人他們村的發財故事。
許多人聽了羨慕不已,哪怕不知道能發多大的財,可是聽到要去日本也足以心動。
于是很多人又攀附各種關系跑到孫家村去,想看看有沒有什么門路,有沒有什么可能性,自己跟著沾光。
但這個時候,孫五福已經把要去的人名額報給李小江了,肯定是不趕趟了。
而且因為出國人員的工資村委會有分潤,名額也需要孫慶有審核,外村人一律不可,哪怕沾親帶故也不行。
不過,這些人倒也并非一無所獲。
畢竟孫家村的壯勞力流失了,相應的,雇人種地的名額也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