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佐知子在上龜戶的巴士站下車,穿過到處是各種商品廣告商業區,朝著高樓大廈后面的住宅區方向走去。
由于還沒到大多數人下班的時間,哪怕是讓人眼花繚亂,擺滿了各色商品的商業街也沒有太多的人。
這一天是1989年10月21日,秋風漸進,已經穿上了大衣的她,一面緩步徐行,一面想起今天早上父母說的一番話。
“進口產品越來越常見了,現在要去超市買意大利面,比買拉面還要便宜。過去明明是很貴的。現在動不動就打折,而且種類很多,意大利土豆團子,長通粉,意大利餃子,都是過去沒見過的,想多買一些,又怕你們吃膩了,有點頭疼了啊。”
“這大概是因為日元匯率的原因呀,食品還算好的,我們皮爾卡頓公司的西服才是最明顯的。過去一套純粹從法國進口的西裝如果要三十萬円的話,現在的話半價十五萬就買的到。這甚至比我們在本土制作的西裝還要便宜。對顧客來說,是買一套價值十八萬円的日本西裝,還是一套十五萬円的法國西裝好,根本不用考慮。現在日本只有設計師品牌的東西才能和這些海外的品牌的競爭對手了……”
“說的是啊,現在純粹的日本貨就是不大好賣了。讓有些廠家很是頭疼呢。不過這對你工作的公司倒是好事。”
“也不能這么說。我們公司也有本土工廠的,現在能賺錢的商品反而是從法國和華夏直接進口的產品。聽說董事長對日本的工廠很頭疼,不知道是否應該關閉。”
“說的是呢,鄰居高木家的先生,聽說因為工廠被關閉,剛剛失業了。好在現在找一份糊口工作倒也不難,到處都缺人。聽說高木先生要去商場當保安了,他的太太也在盒飯公司找到了兼職,生活倒是沒問題……”
確實是這樣的。
走在這條商業街上,佐知子現在就能明顯發現,到處都是英文和進口商品。
遠遠的望去,這一整條街,似乎除了一些和食餐廳和劇場、書店、電影院之外,其他的營業場所招牌上就再也看不到日本字了。
廣告更是如此,都是清一色的北美和西歐品牌,她還真有點迷茫了。
媽媽說的對,再這樣下去,很快商場里的進口貨就要超過日本貨了。
可現在這樣,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日本的許多工廠難以為繼已經成了普遍現象,不但鄰居高木先生失業了,她好朋友的父親也失業了。
從這件事的角度出發,好像錢很難賺的樣子。
可實際上,日本的經濟看起來又好像繁榮極了。
哪怕像她這樣的大一學生,隨便找個店打打零工,一月也有二十萬円左右。
一般喜歡的東西,根本不用找父母要錢,打一月的零工就能到手了。
而且上大學的話,光家里給她的零花錢,每年都有一百五十萬円了。
經濟到底算是景氣還是不景氣呢?
真是有點讓人想不通……
而想到打零工的事兒,佐知子又忍不住想到了自己的這份兼職和今天身負的任務。
她現在是代替美代子在惠文堂書店打工。
因為美代子懷孕了,恐怕要一年之后才能重新回到書店做這份兼職,所以美代子離開時,香川凜子就問她對這份工作有沒有興趣。
對這件事她沒有什么不滿意的,甚至還很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