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們自信滿滿的在報紙上刊登整版的廣告,公開反駁那些質疑日本股市過熱,股價虛高的人。
說唱空日本股市的人都是冥頑不化,就跟現在還相信地心說的老古董一樣,而把他們自己比作推翻了日心說的哥白尼。
對于一些投資者的擔心,野村證券的銷售人員經常說的話就是“在日本股票市場,是不存在萬有引力的”。
言下之意,就是即便股價已經高到外太空去了,也不用擔心。
真的不得不說,股市的瘋狂,往往容易讓人們的內心產生畸形的膨脹,不斷忽略潛在的問題。
這就是當下的日本社會。
當然了,能讓野村證券對日本股市如此堅定看多的原因,除了當下高歌猛進的行情完全看不到一點不好的苗頭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野村證券對日本財界“交叉持股”這種特有體制近似于迷信的信仰。
更何況主導這一體制,并使其在日本金融界始終平穩運轉的主導人,原本就是野村證券的會長田淵節也。
所謂“交叉持股”的制度,主要特征是甲持有乙的股權,乙持有丙的股權,丙又持有甲的股權……
在熊市里,這個制度可以穩定股價,避免企業和證券公司因為資金需求急于賣出自己公司的股票,導致市場進一步看空,引發巨大的市場波動。
而在牛市里中,甲乙丙公司的資產會因此實現增值,意味著它們所持有的別的公司股權也在升值。
進而又刺激自身股價上漲,從而形成互動性上漲關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機制。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交叉持股”可以視為日式資本主義的長處。
不但能夠變相對于發行股票進行供需調整,封殺股票下跌空間。
還強化了企業的股權所屬,避免了日本企業被外來者惡意并購的風險,是個可以讓股票持有者都能夠從中獲益的制度。
但是卻并不符合資本主義本來的機制。
像日本1965年的蕭條時期,時任野村證券統括部部長的田淵節也,就是用這個辦法來降低野村證券的庫存和債務,從而得以讓野村證券在之后的日本經濟復蘇期與其他證券公司拉開差距,一下子成為了日本證券界的領軍者的。
1970年左右,隨著資本自由化的發展,大量外資財團進入日本進行股權投資。
田淵節也同樣是用這個辦法,幫助野村證券的本土企業客戶們來穩定股東,避免被外資吞并的。
1980年之后,田淵節也又通過交叉持股的辦法使得日本股市始終處于凍結的狀態,為日本股市的走高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總而言之,從20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野村證券在日本的股票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他們通過向企業出售時價金融商品來推動直接金融時代的深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