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履,李清臣臉色微變,章惇出京,可能會在地方掀起大亂子,而且京里無人主持,可能也不安生。
章惇接著,又拿出一道草擬的圣旨,遞給二人,道:“仔細看。”
李、黃二人對視一眼,拿過來看去,不多久,就擰眉了。
李清臣審視再三,放下后,道:“相公,少衛寺,這是效仿前朝的衛府制?”
李清臣說的前朝,是指唐朝,唐朝的‘衛府制’一度令唐朝兵力強升官到極致,同時,也為格藩鎮割據埋下禍首。
這也是后世極力分割兵權,不斷制衡的原因之一。
章惇喝了口茶,道:“只是取了個名字而已,衛府制在唐朝后期就不行,何況我大宋。我與官家仔細商議過了,十三路巡撫,除京畿路外,設十三衛,整合個府州縣的兵丁,每衛兩萬人以內,分布于各府州縣,用于衛護府州縣日常安全與清剿匪患。十三衛是日常的軍備,歸屬巡撫、知府,縣府衙門的副手統轄,與十三軍相對應。”
在樞密院與兵部的計劃里,全國設立十三軍,兩支騎兵,三大營,總兵力為五十五萬。
李清臣與黃履聽著就深思起來。
這樣的改制,明顯是藏有深意,他們也能明白。
章惇是要大破地方的藩籬,集中地方權力,但這樣的改制,會引起相當的反彈,不說沒人愿意放棄權力,單說這種勾起一些不好回憶的舉措,勢必會激起強烈反彈。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這就是軍隊的大致框架。
十三衛,十三軍。
日常軍務,歸屬十三衛,由地方負責;十三軍駐扎地方,定鼎全國;這也是另類的制衡。
章惇拿回這道草擬詔書,道:“這件事要做的太多,先做,后說,你們知道就行了。黃中丞,你的御史臺,要動一動了。”
御史臺其實一直沒閑著,所謂的‘京察’一直在繼續。
黃履躬身,道:“請相公示下。”
章惇眸光陡然銳利,沉聲道:“你派出去的巡察御史,有一點作用嗎?”
黃履頓時面沉如水,說不出話來。
御史臺派出去的巡察御史,可以說是花樣百出,幾乎沒有平靜過,就是沒干正事,被地方哄的是舒舒服服,完全是旅游!
但也有干事的,被地方三兩下就擺平了,彈劾的奏本有理有據,證據確鑿,令御史臺十分難堪。
黃履咬牙,沉聲道:“下官召回所有巡察御史,另立十三路巡察御史,下官親自下去,若還是徒勞無功,下官提頭來見!”
章惇看了他一眼,轉向李清臣道:“李清臣,廣建書院的事,你關心一下,要整合所有現有的府學,縣學,再加以擴大,年底之前,給我將所有府學整頓完,明年整頓縣學!”
李清臣登時明白了,道:“是,下官親自出京,先從三京開始。”
章惇這才點頭,道:“咱們現在缺人,下去之后,多多發現些實干之人,不拘泥政見,只要不是那種頑固抵抗新法,能做事的,一律大力任用。”
章惇調兵遣將,六部尚書幾乎都出京了,蔡卞還去了開封府各縣巡查,偌大的朝廷,只有章惇坐鎮。
龐大的壓力,如同潮水,一波一波擴散,影響到了整個大宋,方方面面。
以開封府為中心,‘務實’的狂風席卷而出,迸射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