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喚做趙熙,在位時,汴梁城宣武軍有一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立業,只好刺槍使棒,踢得一腳好氣毬,街坊鄰里,也不叫他高二,卻都叫他做“高毬”,后來發跡了,便將毬字去了“毛旁”,添做“立人”,改名喚做高俅,所謂——要做人,先去毛。
高俅此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無一不精,也胡亂學了一些詩書詞賦,若要說到仁義禮智,信行忠良,他卻是絲毫不會,早些年在京城,百姓都不許他在家宿食,被流放出京城,后來遇到皇帝大赦天下,才重返京城。
宋哲宗皇帝御弟端王趙佶,也是個俊俏人物,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毬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更是不在話下。
這兩人卻正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自從那高俅遇上了端王,便是“一見鐘情”,高俅每日跟著端王,寸步不離。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僅24歲的宋哲宗駕崩,膝下無子,文武百官與太一番商議之后,決定冊立端王趙佶為天子,立帝號徽宗。
皇帝趙佶對那高俅說道:“朕欲要抬舉你,但是有邊功方可升遷,先教樞密院與你入名,只是做隨駕遷轉之人。”
瞧瞧皇帝,這話說得好生有理——有功才可升遷。
半年之后,高俅伴駕有“大功”,抬舉做到了殿帥府太尉一職,雖然現在太尉已經不再是國家最高長官,卻也是一個極為榮耀的官位,高俅,也算是“一舉成名天下知”,幫閑幫到了皇帝家,做到了太尉,也算是極品。
新官上任三把火,高俅既然做了殿帥府的太尉,自然要顯顯威風,到任當天,他便要求殿帥府一應屬下,都得到堂參拜,高俅更是拿著花名冊一一點名,結果卻發現少了一人,那便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
原來王進在半月前就已經得了病,至今尚未痊愈,在家養病。
高俅大怒,道:“胡說,既然有手本呈上來,怎會患病?難道不是這廝在抗拒官府,此人定然是推病在家,搪塞于我,左右,快快去與我拿來。”
官大一級壓死人,上司召喚,無奈,王進只得帶病前往殿帥府,參見高太尉。
等王進拜了三拜,高俅便呵斥道:“你這廝,你爺就是個街市上使棍買藥的,你省得什么武藝,前官沒眼,竟讓你做了教頭,如何干小視于我,你是托了誰的勢,推病在家享安樂?”
好一句“你是托了誰的勢”。
“小人怎敢,確實是患病未痊愈。”王進連忙解釋。
“你這賊配軍,你既害病,今日又如何來得?我看你明明就是小視于我,左右,拿下,給我狠狠地打。”高俅說道。
小人不講理,卻偏偏能以理殺人,好在殿帥府的人,大多與王進交好,連忙出言求情,言道:“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頭,全免了這人一次吧。”
“你這賊配軍,今日且看在眾將的面子,饒恕你一次,明日再與你理會!”
王進連忙謝恩,這才抬頭看了眼上司高太尉,卻認出了原來是高二,心中暗暗叫苦。
原來,高俅當年喜使槍棒,曾經被王進的父親王升一棒子打翻,在床上躺了三四個月起不來身,這次高俅是公報私仇來了。
高俅也怕王進逃了,便安排兩個心腹軍士“服侍”王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