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沒想到追查一個杭州的沈家,就招致了巨大的動蕩。
當然,不是大明的明公們又鬧騰什么幺蛾子,他們也就敢在裁撤驛站這種小事上,張牙舞爪。
真正涉及到了核心問題,多數明公都會選擇明哲保身。
杭州沈家的追查,并不是和王化貞案子牽連甚廣,事實上,沈光祚在介紹了毛文龍當他的游擊之后,雙方就沒有了什么交集。
因為后來毛文龍已經離開了王化貞手下,參加了遼東的武舉考試,列名第六,獲得了安山衛百戶的封爵,而后立刻因為戰功升為了千總。
這都和王化貞沒有多大關系了。
隨后毛文龍在王化貞的授意下,帶領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鎮江(遼東軍鎮),這雖然是王化貞下的命令,但是怎么看一百九十七人攻打鎮江(遼東軍鎮),都有些送死的味道。
錦衣衛追查杭州沈家,追查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杭州沈家的財富到底從何而來。
沈家,長期擔任的角色,就是蘇淞地區的米粱,海漕之人。
將蘇淞八府之地的漕糧,偷偷送到渤海灣,然后自天津衛入漕船,至通州入京通兩倉,皮島就是他們的中轉站。
也就是說現在丟了皮島,大明連漕運的糧食都無法得到充分供應。
而海漕,在大明是非法的行徑。
元朝的時候,所有的江南諸府的糧草,皆由海運運至北地,可是到了大明朝,就變成了沿著京杭大運河押解。
但是京杭大運河押解糧食,且不說盤踞在京杭大運河上的明公們有多少利益,也不說大明的無為老母又在里面吃了多少,就是這糧船被那些各地的群小們,攀附上船偷糧,就是一件江南押解糧食進京交付漕糧的百姓,士紳們,不得不頭疼的大問題。
漕糧一石,押解進京實為一石七八斗,而且這一石七八斗還是官面上的數據,民間上納與糧長,又不知道加派了多少。
早在嘉靖三十九年、隆慶初年、萬歷九年,大明開渤海灣,海運糧草,江南從明公到士紳再到普通的農戶,無不【合邑人民歡呼動地,群赴倉納糧】。
可惜,后來張居正死了,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幾十年的努力,瞬間化為了烏有,再也沒有人提這海漕之事,其中利潤之豐厚,讓沈家直接做了那杭州府的首富。
這是沈家的財富密碼,現在被大明的皇帝調查出來了。
朱由檢并打算追究沈家的違法行為,他看到這件事之后,只能沉重的嘆息。
大明的百姓,豈止是忠君愛國四個字可以形容?
大明對蘇淞八府之地,非常的不友好。
蘇淞八府之地包括了應天、鎮江、常州、蘇州、松江、湖州、嘉興、杭州八府,這八府一共承擔了大明共計四百一十五萬石的漕糧。
大明一年的漕糧大約在兩千兩百萬左右,而這八府之地,就承擔了五分之一的稅賦。
蘇淞八府之地重賦稅,可不是玩笑。
以江蘇高淳縣為例子,他們本身不產粳米(糯米),就不得不到高寶縣去購買,甚至需要跑到山東的鳳泗縣才能購買得到所攤派的粳米。
而江蘇各州府縣都有巨大的攤派壓力,不得不四處求購,每到這種時候,蘇州就開始大規模內斗,而且極易升級為械斗,大明人都喜歡嘲諷江蘇為散裝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