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此處只需要精兵五千,就足以守住,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即使有火炮之利,但是地勢太高,想要攻下五千精兵駐守的薊門,可能要付出數萬人的代價。”孫承宗對自己的成果非常滿意。
數萬人的代價,建奴損失不起。
薊門火炮局,是孫承宗和徐光啟兩人的手筆,而此時如此雄關當前,大明京師固若金湯。
“當然還是萬歲明察秋毫,能夠想到在薊門駐扎重兵,此處之地利,大明軍卒可以一當十。”孫承宗讓孫傳庭學會給人帶高帽子。
因為他本身就從這種說法方式上,得到了極多的好處,此等說兩句好話,就能得到大量恩惠的好事,天下去哪里尋?
朱由檢看著巍峨的山脈和山脈上的關口,對孫承宗的阿諛奉承倒是沒放在心上,他搖頭說道:“這是當年戚少保圈出來的地方,保京師兩個關隘,一處薊門,一處宣府。朕哪里是明察秋毫,只是拾人牙慧罷了。走吧,去火炮局。再給朕尋一副堪輿圖來。”
朱由檢看著旁側的高山,若是沒有意外的話,那邊是自己的埋骨之處。
朱由檢的車駕從來沒有拉下去窗簾,他一直盯著窗外的皚皚雪山,大雪籠罩下的雪山,偶爾還能看到頑童在雪地里玩鬧,樵夫背著比自己還高的柴,在雪地里走著。
大明的煤精八文一斤,雖然已經降價了,但也不是人人都燒得起的,尤其是家里有個病人,或者老人小孩,在農閑的時候,出門拾柴撿薪,都是人間常態。
朱由檢看著這些百姓,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其實對于朱由檢來說,他有一種更容易的方式,來達成自己延續大明朝的目的。
比如西漢漢景帝時期,七國叛亂,景帝給予梁王充分的信任,各種空頭支票開的不亦樂乎,最終七國被平叛,梁王也被漢武帝給收拾了。
比如唐朝的安史之亂,就是利用各種藩鎮去平叛。
比如南宋初年金人南下的壓力,包括整個南宋一朝,都在北方的巨大壓力之下,釣魚城、襄陽、建康連年征戰,從未停歇。
比如韃清在天平天國期間,被天平天國一路北上,都打到了北京城下,最終敗北。
這些戰爭的過程中,皇帝都有一條殺手锏可以使用,那就是放權。
當然官話叫做:稍復藩鎮之制。
地方結社自保,地主組建私人武裝,并且朝廷鼓勵這種行為。
如此一來,可以保證王朝的延續,但是流毒豈止是無窮?
到時候,杜甫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不是罵人,而是現實了。
朱深見遭不住這樣的罵名,朱由檢也遭不住這樣的罵名。
“此處關隘兩處山道之上,可以埋下火藥嗎?到時候若是敵酋進入山道,兩處燒毀,加以滾木火箭,能夠滅敵?”朱由檢進了薊門城并沒有直接到火藥局,而是看著堪輿圖上的一條山道問道。